摘要:坎巨提,这个名字如今在地图上已难寻踪迹,但在历史的某个瞬间,它曾是中国最“忠诚”的属国,甚至在1947年还曾犹豫过,要不要回到中国的怀抱。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坎巨提:一个曾经靠近中国的国度,最终走向了另一片土地
这世上有些地方,似乎注定是历史夹缝中的遗珠。
它们曾经与大国命运交织,却又在时代的洪流里,被轻轻放下。
坎巨提,这个名字如今在地图上已难寻踪迹,但在历史的某个瞬间,它曾是中国最“忠诚”的属国,甚至在1947年还曾犹豫过,要不要回到中国的怀抱。
可最终,它选择了巴基斯坦,而中国,也在十几年后,正式放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坎巨提,一个位于帕米尔高原西南部的地方,地势险峻,人口稀少,却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时,它曾是大唐的一个附属国,按期朝贡。
中间的七百年,坎巨提与中原王朝断了联系,直到清朝,它才重新被纳入中国的藩属体系。
清朝时,这里的统治者依旧承认大清的宗主地位,每年象征性地进贡砂金,而清政府则回赠大量布匹,双方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但历史的齿轮从不停止转动。
十九世纪,英国和沙俄在中亚对峙,坎巨提成了两方争夺的棋子。
最终,英国人来了,1891年,他们用武力征服了坎巨提的主城,酋长赛必德艾里罕被迫逃往新疆,向清政府求援。
然而,这时的大清已经风雨飘摇,除了派出外交官交涉,别无他法。
最终,坎巨提成为了一个“名义上”仍属于中国的地方,但实际上,英国人已经掌控了一切。
1912年,清朝灭亡,中国进入动荡时期,坎巨提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老东家”。
哪怕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它仍然派遣使者来华,表达忠诚。
到了民国时代,国民政府甚至在地图上直接把坎巨提划入了中国版图,虽然这只是纸面上的事,毕竟,现实中他们根本无力管理。
1947年,历史再次给了坎巨提一个选择的机会。
这一年,英国人撤出了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独立。
坎巨提的统治者穆罕默德·贾马尔汗也宣布独立,但他很清楚,这个弹丸之地无法单独生存,必须找到一个新的靠山。
于是,一个问题摆在了面前:中国,还是巴基斯坦?
如果按照历史渊源来看,坎巨提归属中国似乎更顺理成章。
但问题是,1947年的中国正陷入内战,国民政府对外事务几乎没有精力顾及。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刚刚独立,迫切需要巩固边境,对坎巨提的归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于是,在独立后的第三个月,坎巨提最终选择了巴基斯坦,成为其北部地区的一部分。
然而,这个决定并未真正得到国际承认。
新中国成立后,坎巨提的归属问题仍然悬而未决。1956年,耿飚出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毛主席在送行时特别嘱托:“兄弟归兄弟,账还是要算清楚的。”意思很明确,中巴边界要彻底厘清。
此时,中巴之间的边界线并不明朗,坎巨提就是其中的一个争议点。
巴基斯坦当然不愿意放手,但根据国际规则,他们必须得到中国的正式认可,才能彻底确定对坎巨提的主权。
站在中国的立场,这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从民族感情而言,坎巨提对中国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可从国际法来看,坎巨提是1947年自主选择了巴基斯坦,这一点,中国反而处于不利地位。
最终,1963年,中国政府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正式承认坎巨提归属巴基斯坦。
换句话说,中国放弃了这片曾经的藩属地。
但作为交换,巴基斯坦也归还了一片面积更大的土地——喀喇昆仑走廊,总面积达5310平方公里。
虽然这片土地人烟稀少,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这个交换让中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坎巨提从此成为历史,它的名字逐渐被人遗忘,但这里的人民却没有忘记曾经的过往。
直到今天,这里仍然是对中国最友好的地区之一。
许多人依旧怀念那个遥远的国度,甚至有老人说:“如果当年中国愿意接纳,我们或许会有不同的未来。”
有人说,历史就是一场不断错过的相遇。
坎巨提的故事,或许正是其中之一。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