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镇诗人周济夫的诗词《琼岛咏史怀古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21:10 1

摘要:周济夫,1947年生人,,海南万宁人,原海南日报副刊主任编辑,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第四届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现为海南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有《海南古代诗歌史》(与李景新、柯继红合作)、《济夫诗词钞》等。

今天介绍一位海南著名诗人,探索海南贬谪官员的历史故事。

周济夫,1947年生人,,海南万宁人,原海南日报副刊主任编辑,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第四届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现为海南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著有《海南古代诗歌史》(与李景新、柯继红合作)、《济夫诗词钞》等。

又见含笑花因思谪琼诸公八首

1.李德裕

炎荒一岛隔遥津,百匝青山绕逐臣。恩断君王归路绝,几人至此不沾巾。

李德裕是唐朝宰相,我们熟悉的诗歌《登崖州城作》: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须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住在崖州曲的保平村,不到一年在贬谪之所去世。终年63岁。每次到保平村,感受至深,无不惋惜落泪。

2.卢多逊

播转崖州禁入城,因之成就水南名。此间地善宜留客,盛德堂高百世馨。

在水南村,有卢多逊纪念馆。卢多逊赋诗: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鱼盐家给无墟市,禾忝年登有酒樽。远客杖藜来住熟,却疑身世在桃源。

3.丁谓

含笑花开欲满枝,千年往事动然疑。冠公远贬由丁谓,丁谓南迁复怨谁。

丁谓(966年—1037年),字谓之,后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北宋文学家、 大臣, “五鬼”之一。 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通判饶州。宋真宗即位后,历任知制诰、三司使等职。宋真宗朝伪造天书、营建宫观、东封西祀、假造祥瑞,丁谓与王钦若为主要谋划者。后丁谓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乾兴元年(1022年),封为晋国公。宋仁宗即位后,因丁谓前后欺罔及与宦官勾结,累贬崖州司户参军。后徙雷州(今广东省雷州市)、道州(今湖南省道县)。明道二年(1033年),以秘书监致仕,死于光州。 丁谓代表作有《知命集》 《谈录》《天香传》等,他一生著述甚富,多达数百卷,今所存者唯《谈录》1卷、《天香传》1卷 及《全宋诗》《全宋文》所辑得的诗文3卷。

4.苏轼

先叹绝岛何从出,复指儋阳真我乡。有老书生堪笑乐,不愁把臂步郎当。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5.李纲

才到琼山三日还,万州险远付遥叹。幸留妙墨湖广里,一脉雷琼望眼酣。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一字天纪 ,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祖籍福建邵武 ,至其祖时迁居无锡(今江苏无锡)。两宋之际抗金名臣 ,民族英雄 。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高宗即位后,率先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首相。他上当务之急十事,反对与金议和,要求表彰抗金中的死节之士; 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举荐张所、傅亮、宗泽等主战大臣。同时订立军律,改定兵制,募兵买马,积极准备收复失地,但又为幸臣黄潜善、汪伯彦所排斥,拜相仅七十五天 便被免为观文殿大学士。此后在官场数度起落,仍不断上疏陈述抗金大计,抗金之志至死不渝。绍兴十年(1140年),李纲在福州病逝,享年五十八岁。累赠太师、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被认为是宋词由婉约派转变到豪放派重要的过渡词人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今人辑有《李纲全集》 。

6.赵鼎

三年南贬居裴屋,不见长安泫然。绝食欲教靡世警,身骑箕尾气如山。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阜底村)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存世墨迹有《毓秀帖》和《赵鼎楷书札子》。

赵鼎早孤,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洛阳令。宋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次年任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历任建康知府、洪州知州。绍兴年间,两度出任宰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后为秦桧所构陷,被迫辞去相位,先后出任绍兴府知府、泉州知州。旋即被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置吉阳军。绍兴十七年(1147年),受秦桧陷害,绝食而逝,享年六十三岁。宋孝宗即位后,获赠太傅、丰国公,谥号“忠简”。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鼎曾两度拜相,主张养民力、稳根基。为政期间,运筹帷幄,力挽狂澜,为巩固南宋根基贡献甚大。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 ,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他能文工诗擅词:文章气势畅达、浑然天成;其诗平淡朴素,又不乏绮丽圆美,其词婉媚含蓄,颇具花间遗风。 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传世

7.胡铨

封书始上即南行,一纸原关国废兴。入海求诗豪气在,此公骨鲠本崚嶒。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中国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名臣, 庐陵“五忠一节”之一,南宋四大名臣之一。

胡铨于1128年,中进士,授文林郎、抚州军事判官。1135年,授枢密院编修官。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上疏力斥和议,乞斩秦桧、孙近、王伦三人,声振中外,因此遭贬,编管新州,后更移至吉阳军(今海南三亚)。1156年,秦桧卒,胡铨量移衡州。孝宗即位后,起知饶州,历官至权兵部侍郎。1164年,胡铨上书力反“隆兴和议”,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归庐陵,从事著述。1180年,胡铨逝世。

胡铨为人慷慨有气节,常敢言人之所不敢言,他还通晓绘画艺术。胡铨推崇韩愈、欧阳修,主张以文“传道”。他的代表作有《上高宗封事》,为主战派名文,文章一出,主和派失色。还著有《应诏言事状》《应诏集议状》等文。杨万里为他的文集作序云:“先生之文,肖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叙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而严,其书事约而悉”。

8.李光

李光

青鞋布袜赴行程,不作悲忧儿女情。八载琼山三载耳,蛮讴水调杂吟声。

李光,生于1078年12月16日,1159年4月22日去世 ,字泰发,一作泰定,号转物老人,自称易读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南宋四大名臣”,中国宋代大臣、文学家。

李光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中进士,调任开化县令,转任常熟县令,累官至参知政事。因面斥秦桧“怀奸误国”而被贬官,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滕州安置,而后再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后,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官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归乡,行至江州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李光曾有文集前后30卷,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存有《椒亭小集》1卷,后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庄简集》18卷。其诗清简可爱,婉丽多姿。所上奏议剀切指陈,议论翔实,有裨国是。谪居期间与胡铨往还简札甚多,皆醇实和平,绝无幽忧牢落之意,可见其涵养风度。 李光在宋高宗绍兴初年升为参知政事,在贬谪海南的名臣中,李光历时最长,达20年之久。

在海口,有五公祠,苏公祠,在三亚有卢多逊纪念馆。

来源:正道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