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3日,演员赵露思在社交平台公开发文质问钱江媒体,直指其报道“选择性失明”,引爆热搜。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源于钱江晚报等媒体对赵露思与经纪公司银河酷娱解约纠纷的报道。
一句“钱江媒体好意思叫媒体吗”,撕开了舆论场暗涌的伤疤。
8月13日,演员赵露思在社交平台公开发文质问钱江媒体,直指其报道“选择性失明”,引爆热搜。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源于钱江晚报等媒体对赵露思与经纪公司银河酷娱解约纠纷的报道。
报道中强调双方“合约到2030年”“未解约”,却未提及赵露思提供的核心证据——重度抑郁诊断书、36.9公斤体重记录,以及好友曝光的“2019年遭老板凌晨殴打”细节。 粉丝愤慨指责媒体“助纣为虐”,而赵露思更在直播中哽咽控诉:“不管我做什么都被挑刺!”。这场隔空交锋,将媒体公信力推上审判席。
“助农”争议:公益外衣下的商业闭环?
风波进一步升级至赵露思的助农项目。
她以市价收购600吨滞销冰雹果助农4000户,却被曝光加工企业为其与朋友共同投资的公司,形成“收购-加工-销售”闭环产业链。 钱江媒体更指其“助农大使”证书盖章涉嫌伪造,引发法律质疑。 尽管律师澄清“若未参与伪造则无需担责”,赵露思也解释证书“属于企业非个人”,但公众对明星“公益商业化”的信任已遭重创。
解约漩涡背后的资本困局
媒体争议的背后,是赵露思与银河酷娱的生死博弈。 她控诉公司擅划工作室205万元资金、隐瞒病情,甚至威胁封杀。 而一份签至2030年、违约金高达4亿的合约,被粉丝称为“现代卖身契”。 业内揭露,银河酷娱70%营收依赖赵露思,却以“长约+天价违约金”捆绑艺人,暴露娱乐圈“资本吸血”的畸形生态。 这场较量中,媒体角色从记录者变为参与者,折射出舆论场在资本与流量裹挟下的集体迷失。
风暴未歇:当流量反噬系统
赵露思一句“开面馆也行”的退路宣言,获3000万围观,成为资本博弈中最具讽刺的注脚。 而媒体与艺人的对立、公益与商业的模糊边界、合约与健康的残酷置换,共同构成这场多维风暴的剖面。 当公众追问“谁在逼疯甜妹”,答案或许正是系统本身—— 一个将人异化为商品,再用流量与争议吞噬一切的畸形机器。
来源:热心吃瓜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