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九三阅兵刚刚落下帷幕,那些亮相的新一代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还在让人心潮澎湃呢,美国那边就坐不住了——太平洋空军司令施耐德上将急忙出来表态,而前总统特朗普更是直接下达了总统令!
中国九三阅兵刚刚落下帷幕,那些亮相的新一代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还在让人心潮澎湃呢,美国那边就坐不住了——太平洋空军司令施耐德上将急忙出来表态,而前总统特朗普更是直接下达了总统令!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究竟展示了哪些“王牌”武器?美方的反应又暴露了怎样的心态?今天咱们就一口气说个明白!
先看中国阅兵展示了哪些硬核装备。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45个方(梯)队依次通过。打头阵的是地面突击方队,22辆战车呈“箭”形排列,包括99B坦克、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
100坦克和支援战车能执行远程快速部署、战役目标夺控等任务,100支援战车后部还携带车载旋翼无人机,加强态势感知能力。
海上作战群中,舰载防空武器方队的“海红旗-9C”、“红旗-16C”、“红旗-10A”导弹和首次亮相的舰载激光武器构成了远近衔接的立体防御体系。
激光武器不仅能拦截海上无人装备和反舰导弹,成本还低,并能毁伤敌方光学传感器,“真正改变了海上作战规则”。反舰导弹方队的“鹰击-15”导弹和“鹰击-19”、“鹰击-17”、“鹰击-20”高超声速导弹,可部署于舰载机、水面舰艇、潜艇等多种平台,射程远、速度快、毁伤强。
空中梯队同样震撼,歼-20S双座型、歼-20A、歼-35隐身舰载战斗机、空警-600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等都是首次公开亮相。歼-20S增加的一名飞行员可能承担“忠诚僚机”操作员或指挥员的重任,使我国在有人-无人协同作战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压轴出场的战略打击群展示了“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以及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
此外,无人作战群和反无人机系统的集中展示,也体现了中国在智能化战争领域的先进成果。
中国阅兵刚结束,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施耐德上将就在米切尔研究所的线上战略论坛上表态,称美方“未被震慑”(not deterred)。
他承认中国军队的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是美军的“首要关切”,但强调美军“将持续保持技术代差”,并针对新武器研发反制手段。他还引用威慑理论(效能=能力×决心×信号传递),宣称美军既能突破“反介入”防线,也可在火力覆盖区自由行动。
然而,这番“强硬”表态被不少分析认为是在“安抚自己人”,背后透露出美军对中国军事进步,尤其是导弹技术的焦虑。
美国情报机构据称在阅兵前几个月就用卫星监控北京周边,阅兵后美军内部报告担心中国导弹的“饱和攻击”能淹没航母群的防御,东风-61的射程覆盖第二岛链,对关岛等基地构成威胁。
相比施耐德“口头上的强硬”,特朗普的行动更为直接。阅兵当天,他就签署了总统令,要求国防部“以史无前例的方式重振美国军队”,包括重振士气、进行历史性重组等。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中公布了这一命令,采访画面一边是赫格塞思讲话,一边播放着中国阅兵的回放,对比强烈。
赫格塞思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中俄发生直接冲突,但军队必须做好准备保护国家。特朗普本人则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阅兵“壮观、印象深刻”,但也酸溜溜地抱怨中国没提美国在二战的贡献,并暗示中俄朝在“密谋”反美。
这种矛盾心态——一边称阅兵并非针对美国、与中国关系良好,一边又紧急下令重整军备——暴露了其策略上的焦虑。特朗普此举也被视为对国内的一个交代,毕竟其支持率有所下滑,且联邦债务高企,国会国防预算审批存在压力。
中国这次阅兵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所有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且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阅兵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展示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及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能力。
美方的反应,从司令官的“嘴硬”到前总统的“紧急下令”,都表明了中国军事力量的稳步增长确实带来了显著的外部效应。
总而言之,中国九三阅兵是一次国力与军威的盛大展示,而美方的迅速反应,无论是言语上的淡化还是行动上的紧迫,都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已不容忽视。
大国博弈,实力是根本,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为了更好地保卫和平,并非针对任何国家,但我们也确实有了更足的底气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来源:圈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