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示范岗 | 河南新乡李惠萍:以真情调解促案结事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14:39 1

摘要: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担当。新乡法院设立“党员示范岗”以来,一大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党员先锋立足岗位,忠诚履职、实干争先,用实际行动兑现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的庄严承诺。即日起新乡中院公众号开设“党徽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担当。新乡法院设立“党员示范岗”以来,一大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党员先锋立足岗位,忠诚履职、实干争先,用实际行动兑现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的庄严承诺。即日起新乡中院公众号开设“党徽耀天平”党员示范岗风采展播专栏,走进这些平凡而闪耀的岗位,感受司法为民的初心与坚守。今天让我们把镜头对准卫滨区法院李惠萍法官,一起来看看她的办案故事。

李惠萍,女,中共党员,2003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卫滨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负责人、一级法官。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李惠萍用行动诠释着 “党员示范岗” 的意义:它是烈日下的一次实地勘查,是调解室里的一次耐心倾听,是化解矛盾时的一份智慧,更是案结后持续跟进的一份关怀——这一切最终汇聚成“案结事了”的圆满,实现了“政通人和”的和谐。李惠萍用司法的温度暖热民心,更以党员的担当诠释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

一起“民告官”案:牵出多重困境

这是一起特殊的 “民告官” 案件:原告王某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因区某行政单位拆除时不慎导致其房屋严重毁损,且未予赔偿,遂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该行政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案情看似清晰,却藏着多重棘手难题。安全之困:涉案房屋已属危房,随时可能坍塌,但王某无其他住处、未获赔偿,坚决不愿搬离,人身安全时刻受到威胁;进度之困:棚户区改造是民生工程,王某拒不搬离直接拖慢项目进度,影响片区整体规划的推进。

若无法从实处化解矛盾,不仅可能导致当事人权益落空,更会让危房隐患持续、改造停滞,最终耗费大量司法与行政资源,陷入 “案结事不了” 的僵局。

党员亮身份:主动扛起“破局”重任

“案件再难,也要找到合法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 面对这一僵局,“党员示范岗” 负责人、行政审判庭负责人李惠萍接下了这起 “硬骨头” 案件。

一拿到案卷,李惠萍法官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亮明党员身份:“请相信法院,相信我这名党员法官,一定会帮大家找到共赢的出路。” 随后,她明确 “调解优先、实质化解” 的审理思路,要求团队党员克服 “时间紧、任务重” 的困难,全力推动纠纷的实质性解决。

烈日下的走访:用“脚底板”摸清实情

要化解矛盾,必先摸清症结。那段时间,李惠萍法官带领团队党员,顶着炎炎烈日一次次奔赴涉案房屋现场:丈量房屋毁损范围、查看危房结构隐患、了解棚户区改造整体进度,用 “脚底板” 掌握第一手资料。

调解室里,他们采用 “背对背” 沟通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架起 “连心桥”:面对王某,不空谈法条,而是从 “危房随时可能坍塌” 的安全风险切入,耐心倾听其 “要赔偿、要住处” 的真实诉求,纾解其焦虑情绪;面对区某行政单位,引导其从 “管理者” 向 “服务者” 转变,换位思考王某的居住困境,主动寻求解决方案。

一份“一揽子”方案:实现多方共赢

经过数十次沟通,李惠萍法官敏锐抓住矛盾核心:王某真正需要 “有补偿、有安置” 的保障;区某行政单位则着重考量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整体推进效率。

找准症结后,她多次组织双方 “面对面” 协商,最终拿出一份 “一揽子” 调解方案:区某行政单位在政策框架内,为王某争取最大化搬迁补偿与临时安置补助,解决其 “住有所居、失有所补” 的核心需求;王某同意给予一定赔偿履行宽限期,并承诺在补偿到位后配合拆除工作,保障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

双方达成一致后,法院制作《行政调解书》,对协议内容予以司法确认,赋予法律强制力,让双方权益都有 “定心丸”。

案结不落幕:延伸服务显担当

“王师傅,房屋拆了吗?安置的住处还满意吗?” 调解书履行期届满当天,李惠萍法官和书记员主动电话回访,得知涉案危房已顺利拆除、王某搬进临时安置点、棚户区改造项目如期推进,区某行政单位也借此优化了后续征拆流程,大家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也为卫滨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提供了 “可复制、可推广” 的 “示范岗模板”—— 此后,更多法官主动借鉴 “实质化解” 思路,将矛盾化解在诉前、解决在基层,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编辑:彭先飞

河南省新闻热线请联系孙主任:18612705818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来源:无线锦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