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王盛荣被举报贪污,他曾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结果如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9 22:00 2

摘要:这位长者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而在其庄重的告别仪式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亲临现场,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思和敬意。

在2006年的金秋九月一日,位于武汉的梨园医院见证了一位99岁世纪老人的离世。

这位长者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而在其庄重的告别仪式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亲临现场,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思和敬意。

老人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从一个纺织厂的童工,到背负着民族解放的重担,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来到了人民共和国,他便是王盛荣。

由于其一生对我国的解放和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在退休后,政府对他进行了省级医疗待遇。

救毛主席

王盛荣于1907年生于武汉市武昌区一个贫苦渔夫之家,生活艰难,他13岁便当起了童工,从此饱受地主欺凌。

王盛荣在19岁的时候,就受到了先进的教育,加入了革命队伍,后来表现出色,当上了童子团的团长。

后来,他又在上海发动了三次起义,由于表现出色,第二年5月,他就被推举为共产党员。

1931年,苏维埃青年团在中央苏区举行会议,少共苏区中央局和王盛荣领导下,建立了少年先锋队的半军事化机构,领导全国各地的少先队员。

16岁到23岁的青少年,都要参加“红领巾”,要把“红领巾”当骨干。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无数的年轻男女自发地参加了这个团体,并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掀起了一股保护苏维埃的革命高潮。

苏区少年先锋队是一支16-23岁的青年先锋队,它和赤卫队一样,都是预备红军的后备军。

少年先锋队(周恩来担任党代表)下属的体育训练局,编写了《少队游戏》和《少队体操》两本,既是少先队的基础材料,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参照材料。

一九三二年九月四日至八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少年先锋队第-次总检阅」,由王盛荣为总检阅者,顾作霖,周恩来,项英,刘伯承,陈寿昌,任弼时,张爱萍,等是评判人员,

以王盛荣为总队长的少共总队,由十四到十八岁不等的少年军组成,这些人都参与过多次进攻漳州的战斗,其中包括陈光,肖华,张爱萍等一大批高级军官。

进攻福建漳州,是一场艰苦的战斗,王盛荣作为少共总队的队长,为了攻克这个古老的机械,他组建了一支敢死队,担任敢死队的队长,亲自率领部队,与顽固的敌人决一死战。

1932年冬天,由于受到王明路线的排斥,毛泽东前往赣南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一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召开会议,叫王盛荣赶快把毛泽东请来的消息告诉他。

王盛荣立刻率领一支小队,连夜赶往赣南。不料,毛泽东在下午的时候,就听见村子里传来了一声枪响原来是毛泽东的警卫员和反动民团发生了冲突。

王盛荣拿着手枪,循着枪声,一路狂奔,终于在村子里找到了毛泽东。当时情况很危急,有几个士兵拿着刺刀向毛泽东走来。

王盛荣从后方喊着,趁着敌人转身的时候,举起手枪,将其击毙。王盛荣摆脱了困境,把毛泽东拽了出来。

那时,毛泽东得了痔疮,不能走路了。王盛荣只得扔下手枪,和其他赶来的红军一起,把毛泽东抬了出去,掩护毛泽东突围。之后,上海中央局在中央转移到中央苏区以后,由于财政困难,急需中央的帮助。

临时中央政府派了一个团的干部,带着七千五百美元到上海,然而,那个人却卷着钱去了香港。

第二次,他派出了一名师级干部,他拿着12000美元,也中途逃走了。上海中央局一再发出求救电报。

在福建漳州攻坚战中,红军意外收获了35000美元的战利品。基于这一情况,中央决定委派张爱萍到上海,负责将这笔款项安全送达。

但是张爱萍表示,由于他不熟悉上海,也不懂上海方言,在上海很难开展工作,于是提出让王盛荣去钱。

临时中央政府认为,王盛荣曾在上海工作,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而他本人又是少共的领导人,在苏联留学,懂俄语,又是军队的骨干,所以去世界共青团大会,再合适不过。

张爱萍的提议得到了临时中央政府的同意,并决定派王盛荣到上海,首先寄三万美金到中央,然后就直奔莫斯科,出席共青团大会。

王盛荣得到命令,将三万美元装进两个藤条皮箱里,然后用钞票和其他书籍做掩护。

王盛荣从广东的汕头乘船经过香港前往上海,全程耗时将近三个月。

其间,临时中央向上海中央局通报,这次是派遣王盛荣出席“世团会”,顺便把钱寄出去。

三个多月不见踪影,上海中央局大为着急,再三催问,疑心王盛荣会不会也象前面二人那样卷走了钱?

王盛荣匆匆赶回上海,亲自将三万美金送到上海中央局,以解除上海中央局的紧急任务。

1934年10月,王盛荣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被任命为总政治部部青年部的副部长和部长。

后来,由于一些原因,王盛荣被免去了他的职位,跟随部队前进。而王盛荣在干部团的任务,则是沿途照料董必武,徐特立以及其他一些老同志。

负伤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中共长江分局和八路军武汉分局都建立了,董必武特意从延安要了一个人,王盛荣,他是从小在武汉长大的,

董必武计划委派王盛荣担任八路军在武汉的重要联络职务,届时,他将负责与国民党高层及社会各界名流建立联系。

事实上,王盛荣是一九二七年离家出走的,当他加入革命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上了三年小学的工人,所以,他觉得自己的文化程度太低了,根本不可能跟国民党的高官们打交道,更别说是去茶楼、饭店了。

因此,王盛荣几次三番地找到董必武,希望他能上前线指挥战斗,这样更符合他现在的情况。

王盛荣的恳求打动了他,组织也不能拒绝,后来得到长江分局书记王明的同意,把他调到河南的确山游击区,当一个300人的游击队政委。

像王盛荣这种曾经在中革军委委员任职的人,在这种小地方指挥游击队,官级实在是太低了,也确实有些大材小用。

不过,他并不在意自己的位置,他只希望战争能够停止。

在那个时期,河南省频繁出现流离失所的红军战士,王盛荣目睹了他们的困境,便伸出援手将他们纳入旗下。这一举措极为有效,不久,一支抗日游击队迅速壮大起来。

王盛荣自从担任游击队的政委以来,表现得十分出色,在一场以少胜多的战斗中,他成功地消灭了一群烧杀抢掠、为非作歹的强盗团伙。

这一次,他们的战果相当可观,缴获了三百多支步枪,使游击队发展到了两千人,队伍被编入第四支队第八团,而他本人,则被任命为豫南特委的书记和第八团的政委。

早在1939年之初,李先念便带领部队深入河南竹沟地带展开游击战。

两支部队在此会师,联合成立了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担任司令员,王盛荣则出任政委,两人协作无间,屡次取得战斗的辉煌胜利。

这支部队很快就被编入了新四军八团,然后人数再次突破万大关,最终组建了新四军第五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规军。

他成为了第5师的创始人。

解放战争打响后,王盛荣以勇猛著称,终于说服了陈云,带领80余名干部奔赴东北,且战且战,愈战愈胜,一举拿下齐齐哈尔,又开始了齐齐哈尔的建设工作。

一九四六年任东北五纵队政委。看起来,共和国的新星名单上,又多了一个新的将星。

然而一件事,让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王盛荣正在开会,忽然听到一声枪响,王盛荣倒在了地上,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在那种情况下,大家都觉得,这是一起敌特的暗杀事件。

但事实就像是个笑话,一名警卫在摆弄一把手枪,结果一枪走火,子弹穿透了一层薄薄的地板,从王盛荣的脚下穿过,又从他的脚踝穿出,又从他的小腿穿了过去。

这场事故让他的将星梦希望破灭了,没有良好的治疗,他的伤口反复发炎、溃烂,最终不得不截肢,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独臂将军可以拥有,可是独腿将领,行动不便,又该如何上战场呢?

不过,他却说了一句“我王盛荣,就算是一只脚,也能走遍天下。”

从那以后,他就从原来的一线部队,调到了军队的后勤部门。这一做就是四年,对战场上的弹药供应,百万大军的日常需求,都有很大的帮助。

清白

一九五二年“三反”展开时,王盛荣的上级领导王盛荣因贪污被抓,没收了家产。

那时,王盛荣任中南工业部第一副部长,中南有色金属管理总局局长,主要负责冶炼。

收受王盛荣贿赂的材料的人是薄一波,。

当他看到王盛荣的资料时,整个人都惊呆了,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王盛荣就完了。

薄一波看在王盛荣是个老兵的份上,也不敢怠慢,将资料递给了毛主席。

王盛荣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但是纪律不允许个人感情存在。若真是如此,就算是他的救命恩人,也要依法处置。所以,才有了前面的一幕。

毛主席看着手中的资料,心情很是凝重。

他记得,王盛荣孤身一人去上海的时候,身上只有三万美元,这说明他不是一个贪婪的人。时光真能让人变?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当然,光凭一个人的话,是不可能给他定罪的。带着疑虑,毛主席把周总理叫到跟前,询问他的意见。毕竟,周总理是分管钨砂的,应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才对。

周总理看完资料之后,也是一脸的惊讶。

“王盛荣没有犯罪,反倒是功劳还不小,当初是我让他来处理这件事情的。“……”

这件事还得从王盛荣挪用那1000吨钨砂说起,当时他也是这么想的。

一九三八年三月一日,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使用5000万美元贷款之协定》,中国从苏联借了一笔钱,用来购买苏联的先进工业装备,作为交换,中国要用茶叶、皮革、钨砂等农产品来抵偿。

算上后来签订的两份贷款合同,从一九三八年到1945年,中国共向苏联输出了21628.7吨钨沙。

也就是和苏联的贸易,刺激了中国矿业的发展,钨、沙、以及其他贵重金属,都被当成了最有价值的东西。

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和他的残余势力逃到了台湾,他们的大部分矿藏都留在了内地,并被没收。

这一批被封印在香港的军火,就是其中一批。

那时候,新中国建国不久,基础建设还很落后。

于是,周总理就提出,要跟苏联做一些矿产的贸易,用来换取一些武器装备,这些东西,就交给了王盛荣。

战争结束后,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王盛荣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要求用蒋介石留给他的那一千吨钨砂,换取一批物资,解决了目前的危机。

得到周总理的首肯,王盛荣用这1000吨钨砂,换取了100辆大卡车,100桶汽油,靠着这一点,他终于达成了一年生产10000吨钨砂的目标。

于是,有心人便将王盛荣当成了“大贪污犯”,好在周总理对此事了如指掌,毛主席听完之后,一直皱着的眉头终于松了下来,喃喃自语了一句:“我就说不可能......”

王盛荣虽然没有被贪墨,但也被冤枉了,直接被降职了四个级别,从副部级变成了副处级。

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去武汉视察,他忽然想到王盛荣,就问这位湖北的领导:「王盛荣如今在哪里?」

湖北省的领导们并不认识毛主席口中的王盛荣,但他们也知道,能让毛主席牵挂的人,绝对不是一般人,所以他们立刻派出了人手,进行了一番调查,得知王盛荣现在正在汉阳轧钢厂的建设中。

毛主席知道王盛荣被降职的消息后,立即下达了命令:“王盛荣,调任湖北省冶金厅,任厅长一职,享受副省长的待遇,并恢复党籍。”

就这样,王盛荣重新出现在了毛主席的面前,王盛荣很感谢毛主席对他的关心,多年来,每当想起毛主席的时候,王盛荣都会发出一声感慨:

“毛主席真是太好了,没有他,就不会有我们的长征,也不会有新中国!”

2006年九月十一点五十分,以99岁高龄,从敌人的枪口下拯救毛主席,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红军战士于武昌去世。

结束语

王盛荣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但他的人品却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王盛荣之所以能够和毛主席成为朋友,就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追求,对自己的信仰没有丝毫的动摇。

毛主席听说了《王盛荣贪污案》,毛主席就是不相信,一定要为王盛荣洗脱罪名。

而王世荣在他的晚年,一想到毛主席,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毛主席是真了不起,没有他,就不会有我们的长征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

参考资料:

党史博采——王盛荣_首届中革军委委员的百岁人生 作者:宋凤英

来源:历史学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