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刀手时代:当争议片段被剪掉,我们剪掉的究竟是什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9 21:19 2

摘要:一则"芒果剪掉赵露思争议片段"的消息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表面上看这不过是娱乐圈又一个转瞬即逝的热点,但若我们拨开表象的迷雾,会发现这把剪刀剪掉的远不止几帧画面,而是整个文化生产与消费生态中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剪刀手"主宰的时代。

一则"芒果剪掉赵露思争议片段"的消息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表面上看这不过是娱乐圈又一个转瞬即逝的热点,但若我们拨开表象的迷雾,会发现这把剪刀剪掉的远不止几帧画面,而是整个文化生产与消费生态中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剪刀手"主宰的时代。

平台方对争议内容的"预防性修剪"已成为行业常态。从影视剧的情节删改到综艺节目的片段剪辑,内容生产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配备了无形的剪刀。这种操作背后是平台对风险的极端厌恶——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任何潜在的争议都可能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损失。赵露思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折射出的是整个娱乐产业在商业逻辑下的自我审查机制。平台不再只是内容的搬运工,而是成为了事实上的"内容裁缝",按照自己理解的"安全模式"重新剪裁每一件文化产品。

剪刀的挥舞带来的是文化记忆的碎片化与公共讨论的贫瘠化。当争议内容被系统性地排除在公众视野之外,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了解事件全貌的机会,更是培养理性讨论能力的土壤。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时代的文化活力都来自于不同观点的交锋而非单一声音的重复。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而在剪刀手时代,我们正在丧失这种文化宽容的勇气与能力。

吊诡的是,这种修剪往往适得其反。被剪掉的争议片段通过社交媒体二次传播后,反而获得了比原平台更大的关注度与更激烈的讨论。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在此显露无遗——越是试图隐藏的内容,越容易引发公众的好奇与关注。平台试图通过修剪控制舆论,结果却常常陷入更深的舆论漩涡。赵露思被剪片段的各种版本在网络上疯传,反而放大了原本可能平息的争议。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重建娱乐产业的"风险伦理"。风险不可能通过修剪完全消除,健康的文化生态应该学会与风险共处而非徒劳地试图消除所有风险。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德·威廉斯曾指出,文化的价值恰恰存在于其不可预测性和多样性中。平台方应当从"风险消除"转向"风险沟通",建立更加透明的争议处理机制,而非简单粗暴地挥舞剪刀。

当剪刀成为文化生产中的主角,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被修剪的对象。赵露思事件的价值在于它迫使我们思考:在一个追求绝对安全的娱乐环境中,我们是否正在失去文化本该具有的活力与多样性?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剪刀,而是面对争议时更加开放的胸襟与更加成熟的讨论能力。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让整个文化领域沦为一片经过精心修剪却失去生命力的塑料草坪。

来源:薛定谔的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