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朦胧诗意,“冥寂重泉哭不闻”的沉痛哀思,都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祭祀传统。又到一年清明时节,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在天国护佑我们的先祖,故去的至亲,寄托我们的哀思,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呢?
鲜花表哀思,文明搞祭祀
作者 | 赵永德 李春臻
“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朦胧诗意,“冥寂重泉哭不闻”的沉痛哀思,都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祭祀传统。又到一年清明时节,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在天国护佑我们的先祖,故去的至亲,寄托我们的哀思,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呢?
清明临近,护林防火的宣传车,正以比平时更密集的频率,奔忙在乡间公路上,车上的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送着护林防火知识;全副武装的护林员,带着灭火器,穿行在各村间公路、环山路上,眼睛像雷达一样,在山林间,荒坡上,四处搜寻,随时准备排除险情;各村的村干部们,拿着厚厚一摞宣传材料,一份份“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一家家、一户户亲自登门,发放宣传材料,征求签字。他们做得那么郑重其事、那么严肃认真。只因为血的教训,不得不让人警钟长鸣!
2022年4月9日佛子镇元眼村村民姚某和家人到公坟岭进行祭祖活动,违反禁火令,在焚烧冥币时,不慎点燃坟边杂草,引发森林火灾,过火有林面积162.5亩,4月25日被检察院公诉;2023年云南楚雄的祭祀余烬在春风中死灰复燃,将整片森林化为人间炼狱;2024年2月20日,贵州市南明区永乐乡石塘村,因张某上坟时,烧纸祭拜,引发山火,被公安机关传唤并采取强制措施;2025年3月22日,房山区张坊镇卢某野外祭祀烧纸引燃山火,被依法刑事拘留......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绵延千年的烧纸钱、焚冥币寄祖先的传统祭祀方式,稍有不慎就会化成吞噬生命的凶器,让我们沦为被公诉的罪人!
其实,清明禁烧纸钱,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有禁令。在浙江安吉的竹林深处,至今矗立着一块光绪年间的“禁火碑”,这块穿越了三个世纪的石碑,斑驳的碑文记载着;“每至清明,野火四起,焦土百里,特立此碑以警后人”。可是几百年过去了,始终未能拦住后人重蹈覆辙的步履。当我们凝望消防员那被上火浓烟熏黑的面庞,触摸烧伤村民结痂的伤口,倾听失孤老人夜半的啜泣,方知禁火令背后的悲悯情怀。
清明,这个传统节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需要回溯到礼制文明的起点——周朝,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那时人们已开始重视墓葬。战国时期的《孟子·齐人篇》记载了一个齐国人,因到坟墓乞食祭品而被嘲笑的故事。说明扫墓之风,在当时已经很盛行。到了唐玄宗时,扫墓被正式列为“五礼”之一,演变为正式节日,后来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迭代更新的有机构成。
在云南楚雄哀牢山深处,当地的村民正在推行“生命树”计划,他们在亲人辞世后,选择将骨灰埋在花树下,让亲人骨灰“化作春泥更护花”,第二年,清明节来临之时,他们便将写满对亲人表达深切怀念之情的“追思”卡片,挂在树枝上,卡片上设有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就会出现逝者的影像记录,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亲人跨越生死进行对话;长江之畔的南京雨花台功德园,则有更玄幻的悼念场景,功德园通过5G全息投影技术,让抗战老兵李淑珍的虚拟影像与重孙对话:“太奶奶,看,这是我的机器人比赛奖杯!”这场跨越生死,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据统计,该市网络祭扫平台开通五年来,生意火爆,在这里,文明祭扫从口号变成为了形神俱在的生命故事;成都双流区于2022年清明节开展“纸钱换鲜花”试点活动,首日回收冥币1.2吨,换取鲜花的队伍在雨中蜿蜒成河,洁白的栀子花上,滚动着晶莹的雨滴,好似祭奠的人们晶莹的泪珠。空气中却没有了往年飘散的呛人鼻、喉的焦糊气味,多了淡雅清新的栀子花的清香;在浙江绍兴,百年老字号“沈永和”酒坊,将祭祖黄酒改为认购树苗,几年时间,家族墓园成为生态教育基地。这种蜕变,恰似酒坛泥封下悄然发酵的岁月,日久弥香。诸如此类的文明祭奠形式数不胜数,仿佛刚刚发生在昨天的著名作家琼瑶的花葬仪式,至今还浮现在人们眼前,生前喜欢漫步花丛的作家,死后在鲜花中告别这个世界,多么诗意浪漫!其实,祭祀从来不是固守形式的冥币灰烬而是让文明在传承中重获新生。
从焚烧冥币的灰烬,到电子烛光的温暖,从山火肆虐的伤痛到生命树林的葱茏,清明节的嬗变恰似一条自我净化的河流。当我们放下执念里的烟熏火燎,或许才能看清真正的缅怀不是青烟直上,而在心香永续!满坡的新绿在春风中交头接耳,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道之不尽的哀悼和思念。天国、人间似乎终于找到了更便捷的连接方式:清明时节寄哀思,绿树、鲜花告天知!
赵永德,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临朐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临朐县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临朐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寺头镇文联副主席。
李春臻,出生于1964年7月,临朐县寺头镇石佛村人,高级教师,已退;喜爱文学创作,擅长诗歌、散文、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化。作品曾在县、市、省等以上报刊刊发以及微信公众号发表。现为临朐县作家协会会员,临朐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寺头镇文联副秘书长,寺头镇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来源:玩转临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