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典籍里的中国》咪咕视频正在热播!节目提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2003年,江苏南京钟山,隐没千年的南朝古刹“定林寺”,终于重见天日。而这埋藏的不仅是一座古迹,更有一脉文思——据史料记载,一千五百年前,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定林寺创作了一部,纵览古今的《文
《典籍里的中国》咪咕视频正在热播!
节目提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2003年,江苏南京钟山,
隐没千年的南朝古刹“定林寺”,
终于重见天日。
而这埋藏的不仅是一座古迹,
更有一脉文思——
据史料记载,一千五百年前,
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家刘勰,
在定林寺创作了一部,
纵览古今的《文心雕龙》,
开创了中国文章学之先河。
此书被奉为——
“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
通俗来说,就是——
“千年前的高分作文秘籍”。
至于《文心雕龙》有多绝?
全书共50篇,篇篇有“赞”。
此“赞”并不是我们说的点赞,
而是指结尾升华,
用四言八句的韵语对内容进行概括。
书中论及30多种文体,
以三万余言基本概括——
从先秦到晋宋千年以来的文学面貌。
内容全面探讨文学创作,
以及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方法。
至于《文心雕龙》有多美?
有网友说,它诗句情真意切,
句句都值得细细品味。
比如,这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译为: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
方能通晓音乐。
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
方能识别武器。
再比如,这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译为:想到登山,
情思里便充满着山的风光,
想到观海,
意念中又翻腾起海的波涛。
还有,这句——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
译为:善于删削的人,
文章中删除多余的字,
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
文章中辞藻华丽,
而意思愈来愈明显。
以及,这几句——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
章之明靡,句无玷也;
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译为:文章之所以文采焕发,
是由于每个段落都没有瑕疵;
每个段落明洁细致,
是由于每句话都没有缺点;
如果每一个句子都清顺流利,
那是由于每个字都得非常精当。
值得一提的是,
节目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
进行了“多重梦境”的戏剧尝试,
生动地展现出这一中国文论史上,
最重要的元典的诞生过程,
令人眼前一亮。
典籍之美,穿越古今,
其背后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
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更成为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底气。
《典籍里的中国》正是通过——
穿越时空的舞台呈现和深情演绎,
为观众解读了经典著作背后——
那宝贵的思想脉络与人文精神。
进一步带领观众感受了,
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的震撼与温度,
唤醒深植于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上咪咕视频,看《典籍里的中国》!
来源:咪咕视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