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65亿,昔日电动车霸主雅迪,为何被年轻人抛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9 20:48 1

摘要:在城市街头巷尾,雅迪电动车曾是一道标志性风景线。凭借“更高端”的品牌定位和“销量遥遥领先”的市场表现,雅迪连续六年稳坐全球电动两轮车销冠宝座,巅峰时期年销量突破1400万辆,门店超4万家,用户覆盖100多个国家。

在城市街头巷尾,雅迪电动车曾是一道标志性风景线。凭借“更高端”的品牌定位和“销量遥遥领先”的市场表现,雅迪连续六年稳坐全球电动两轮车销冠宝座,巅峰时期年销量突破1400万辆,门店超4万家,用户覆盖100多个国家。

然而,2024年的财报数据却让人大跌眼镜:全年营收同比下滑18.8%至282.36亿元,净利润腰斩至12.72亿元,创始人董经贵夫妇财富蒸发65亿。

曾经的“电动车之王”为何跌落神坛?被年轻人“抛弃”的背后,是行业变革的必然,还是战略失误的代价?

雅迪的崛起堪称行业传奇。

2001年,创始人董经贵从摩托车配件销售转向电动车领域,抓住“禁摩令”带来的市场机遇,以“高品质”为突破口,推出首批电动自行车后迅速打开市场。

2005年,雅迪成为首批“国家免检产品”;2016年,成为行业首家上市企业;2020年销量突破1000万台,年营收达269亿元,全球用户超5000万。

鼎盛时期,雅迪不仅在中国市场占据33.7%的份额,更在东南亚挑战本田、雅马哈等国际品牌,海外工厂投产,出口占比提升至20%。

然而,高速扩张的背后,雅迪埋下了隐患。长期依赖性价比和渠道扩张的模式,导致其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升级上逐渐滞后。

当行业进入成熟期,新国标政策落地,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时,雅迪的转型压力开始显现。

2024年,雅迪的光环开始褪色。全年电动两轮车销量约1100万台,同比下降8%;净利润仅12亿元,不足前一年的一半。经销商层面,部分门店日均销量仅个位数,利润微薄却面临高额运营成本,甚至出现“卖5台亏400元”的情况。

经销商信心受挫,部分选择转行,渠道体系摇摇欲坠。安徽宿州某雅迪经销商的困境** 宿州经销商张先生透露,其门店2024年日均销量从2023年的12台降至3台,每卖出一台中低端车型仅赚50-80元,而房租、人工成本每月高达3万元。

“现在年轻人进店就问有没有智能款,我们店里只有基础款,根本留不住客户。”

高端化转型失败

雅迪曾试图通过推出高端子品牌VFLY进军中高端市场,但市场反馈平淡。数据显示,雅迪在7000元以上价位的市场份额仅4.1%,而小牛和九号分别以43.8%和51.7%的份额占据主导。

消费者普遍认为,雅迪的高端车型智能化不足,功能设计停留在“噱头”层面,性价比优势不再。

2024年,雅迪推出VFLY G100S车型,定价8999元,主打石墨烯电池和“未来感设计”。但市场调研显示,该车型月均销量不足2000台,而同期小牛GOVA F0(售价4999元)月销超3万台。用户评价集中在“功能华而不实”“与普通车型体验差异不大”。

2、智能化赛道掉队

年轻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需求已从“代步工具”升级为“智能终端”。九号、小牛等品牌通过感应解锁、远程控制、骑行数据监测等功能迅速圈粉,但雅迪的智能化布局明显滞后。

尽管雅迪2024年研发投入增至11.92亿元,占比仅3.4%,远低于九号的6%。有用户直言:“雅迪的车像功能机,竞品的车才是智能机。”

九号E200P售价1.2万元,搭载RideyGo! 2.0智能系统,支持无钥匙启动、OTA升级、电池状态监测等功能。用户可通过App实时查看车辆位置、骑行轨迹,甚至远程锁车。

相比之下,雅迪同期旗舰车型G6 Max仅支持基础的蓝牙连接,智能化体验差距显著。

3、渠道与营销脱节

雅迪依赖传统线下渠道,对新兴的线上营销反应迟缓。2024年,九号、小牛通过短视频平台(如快手)实现“线上种草+线下提车”的高效转化,新线城市消费者占比超60%。

而雅迪虽尝试冠名春晚、与央视合作,但营销内容未能精准触达年轻群体,品牌形象仍停留在“中老年代步车”层面。 2024年6月,九号联合快手发起“智能电动车狂欢节”,通过达人直播演示车辆功能,单场直播订单量突破1.2万台,其中90后消费者占比达73%。而雅迪同期在抖音发起的品牌挑战赛,互动量不足500万,转化率仅0.8%。

面对困境,雅迪已启动自救。

2025年,雅迪再度冠名春晚《Young在春晚》,推出智能化新品,并计划未来三年投入50亿元研发资金。

同时,雅迪加速海外布局,越南、印尼工厂投产,出口占比提升至20%。但这些举措能否扭转颓势,仍需时间验证。

行业专家指出,雅迪的转型需突破三大瓶颈.

技术层面:加大智能化研发,推出差异化功能(如长续航电池、AI骑行辅助);

品牌层面:摆脱“低价标签”,通过高端产品重塑形象;

渠道层面: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抓住新线城市增量市场。

雅迪的滑落,本质上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竞争”的缩影。在新国标、智能化、高端化的浪潮下,企业必须从“卖产品”转向“卖体验”,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对于雅迪而言,如何平衡性价比与创新力,如何在年轻消费者心中重塑品牌认知,将决定其能否重返巅峰。而这场电动两轮车行业的“洗牌战”,才刚刚开始。

来源:煮酒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