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协作机器人凭借高安全性、灵活性和易部署的特性,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国内企业加速技术突破与市场布局,逐步打破国际品牌垄断。本文综合技术实力、市场表现及行业口碑,为您呈现2025年国产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前十强企业,助力行业用户
在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协作机器人凭借高安全性、灵活性和易部署的特性,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国内企业加速技术突破与市场布局,逐步打破国际品牌垄断。本文综合技术实力、市场表现及行业口碑,为您呈现2025年国产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前十强企业,助力行业用户精准选型。
一、越疆机器人:全栈自研领军者,全球化布局标杆
越疆机器人以全技术链自研为核心竞争力,覆盖控制系统、伺服驱动、AI视觉等领域,累计专利超1300项。其产品矩阵涵盖0.25kg至20kg负载,覆盖四轴、六轴及复合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3C、医疗等15个行业。2024年12月,越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协作机器人企业。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达13%,连续六年出口量居首,客户包括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
技术亮点:2025年推出具身智能机器人Dobot Atom,实现“直膝行走+灵巧操作”双突破,能耗降低42%,重复定位精度达±0.05mm,适用于工业级精细操作场景。
二、节卡机器人:人机协作安全技术标杆
节卡机器人以轻量化设计和毫秒级安全响应为特色,JAKA ZEN系列负载3-20kg,具备±0.1mm重复定位精度。其磁编码器技术、0.5ms运动控制周期及多重安全机制,使其成为丰田全球唯一协作机器人供应商。2024年推出负载40kg的JAKA MAX,突破重载稳定性难题,在新能源电池模组装配中精度达±0.03mm,欧洲市占率提升至8%。
创新应用:开发双臂协同系统,支持咖啡拉花、智慧餐厅等场景,兼顾工业与服务领域需求。
三、遨博机器人: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先锋
遨博机器人实现谐波减速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其ARCS机器人操作系统支持多语言图形化编程,兼容全系列产品。iS系列负载7-20kg,防护等级IP67,广泛应用于汽车、半导体、医疗等领域。2023年推出海纳系列复合机器人,集成移动平台与机械臂,拓展物流、教育等场景。
荣誉资质:牵头制定协作机器人国家标准,获“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
四、思灵机器人:智能协作创新者
思灵机器人聚焦高精度力控与视觉融合,RIZON拂晓系列搭载3D视觉系统,支持自主导航与学习,适用于医疗手术、3C精密装配等场景。其仿人化设计与AI算法优势显著,已服务国内外医疗及教育机构。
技术突破:基于Transformer模型架构,实现28个上肢自由度端到端自主推理操作,抖动抑制达200Hz高频控制。
五、珞石机器人:轻型工业机器人专家
珞石机器人深耕轻型工业机器人领域,XB系列负载3-20kg,重复定位精度±0.03mm,支持快速部署与柔性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等行业,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全球化布局:业务覆盖东南亚、欧洲等地区,与国际车企及3C巨头建立长期合作。
六、大族机器人:模块化技术引领者
大族机器人依托大族激光技术积累,Elfin系列采用模块化关节设计,安全等级达PL=d级。MAiRA型号搭载3D视觉与AI算法,误差补偿0.1mm,进入德系车企供应链。2025年与华为云合作发布具身智能柔性生产线,推动AI技术落地。
行业认可:获“广东省机器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技术实力获权威认证。
七、新松机器人:老牌企业多元化布局
新松机器人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先驱,多可协作机器人负载3-20kg,适用于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其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与工业机器人协同发展,助力企业打造智能工厂。
市场表现:202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居前,持续深耕新能源、教育科研等赛道。
八、埃斯顿:技术创新与市场双突破
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市占率跻身全球第一梯队,ER系列负载6-200kg,支持焊接、码垛等场景。其AI伺服系统缩短调试时间30%,稳定性提升显著。2024年与特斯拉合作开发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加速技术升级。
九、长广溪智造:车规级高速协作新秀
长广溪智造专注车规级高速协作机器人,CGXi系列具备高刚性、高安全性,重复定位精度±0.02mm,满足汽车打磨、涂胶等严苛需求。产品通过IATF16949认证,与国内外车企深度合作。
总结: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国产协作机器人正从“单一功能”向“智能化、场景化”进阶。越疆、节卡等头部企业凭借全栈技术优势领跑市场,而遨博、思灵等新锐则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未来,高精度力控、AI算法融合、跨行业场景适配将成为竞争关键。企业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全球化布局,方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