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家苏岑曾说过:“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的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作家苏岑曾说过:“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的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人生路漫漫,有些人终究在人生中停留一段时间,便匆匆离去。
与其对他人费尽心思,不如专注自身。
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那些真正值得珍视的人,自然会走到你身边来。
01
不被回应的真心,不必执着
杨绛先生曾说过:“无论任何关系,如果得不到热情的回应,就要懂得适可而止。”
不禁回想起一本名叫《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书。
书中的主人公盖茨比执着于初恋黛西。
盖茨比在年轻时是一个军官,并不富有,在战争爆发时被调往战场,黛西也因此和他分手,嫁入了富豪家门。
盖茨比想要挽回失去的爱情,于是他努力积累财富,在黛西府邸的对面建造起了一幢大厦,彻夜笙箫,一心想引起黛西的注意。
当盖茨比终于与黛西再度相会时,他满心欢喜,可他并不知黛西的心如今只被地位和金钱充斥着。
盖茨比却一头扎进爱河里不肯出来,最终为保护黛西被杀。人们为盖茨比举行葬礼的时候,黛西却和她丈夫早已在欧洲旅行的路上。
我们可以为爱一个人做到奋不顾身,但若对方始终无法回应,及时放手才是对自己的尊重。
要知道,得不到回应的真心注定无法走向幸福,过分执着只会让自己持续受到伤害。
与其在纠缠中内耗自己,不如放手、释怀,体面退场,还彼此自在。
与其纠缠于此,自我折磨,不如把握好分寸,不让他人为难,不让自己痛苦,顺其自然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02
走向别人,不如绽放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与其迎合他人,不如深耕自身价值。”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主人公安迪就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
一次偶然的机会,安迪进入了世界顶级时尚杂志社工作,成为杂志主编米兰达的助理。
为赢得米兰达的认可,安迪将自己喜爱的学院风穿搭换成了知名品牌套装、自然卷发烫成直发、用奢侈品包装出“时尚傀儡”的假面。
为了讨好米兰达,工作之外安迪也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暴雨的夜里横跨城市去送婚纱、凌晨三四点依然在四处奔忙只为寻找未出版的手稿……
最终,她将自己活成了米兰达的“影子”,变成一个随时待命、无所不能的工具。
然而,当安迪看到米兰达为保全自己的地位,而抛弃多年患难与共的拍档时,安迪内心受到了巨大冲击:一路埋头追随米兰达的脚步,一抬眼才发现自己早已丢失了内心的理想,将自我遗忘在了迷雾之中。
这件事,让安迪开始反思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与追求,于是在“光鲜亮丽”的名利场前,她选择扬长而去,忠于自己的内心。
讨好他人,只会让自己变得不像自己,反而更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工具,努力走向他人,不如勇敢绽放自己。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内核稳定,不如从拒绝他人、专注自身开始吧。
学会拒绝,保护时间和精力
当别人提出请求,而你内心挣扎着“不好意思拒绝”的时候,如同嘴巴被东西黏住,难以启齿,那不妨从一些小的拒绝开始习惯。
比如,拒绝一个不重要的会议,拒绝一个超出能力范围的任务,拒绝一个让你感到不舒服的社交活动……
微小的拒绝,能让你找回时间和精力,重新获得自我的掌控权,为自己的人生腾出空间。
持续学习,保持竞争力
独自学习,有时候会感到枯燥乏味,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
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获得新的信息,学习新的知识,并获得新的启发。
朋友的经验分享,能让你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轻松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换个学习场域,尝试用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让大脑保持快速运转,从而帮助自己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建立原则,坚持自我
想想看,有没有哪个时刻,你特别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也许是走进厨房,专注地做一道菜,食材在你手中变成美味,那一刻,你掌控着一切,遵循着自己的节奏。
也许是拿起一本好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外界的喧嚣都与你无关,你只与作者的思想共鸣。
这些时刻,就是你与自己原则相遇的瞬间。
它们告诉你,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什么能让你感到平静和满足。
坚守属于你的“原则空间”,让它们成为你坚持自我的力量源泉。
当你感到迷茫或动摇时,回到这些空间,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你会发现,坚持自我,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03
同频的人,自会互相吸引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作“吸引力法则”——当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
简单地讲,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爆火电影《哪吒2》的导演饺子和他的妻子李梦琳,就是因为同频互相吸引,才走到一起。
李梦琳出身艺术世家,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并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深造。
两人相遇时,饺子正处于动画创作的艰难时期,但李梦琳看到了他的才华和梦想,坚定地选择与他携手。
她不仅在生活中支持他,为他改造创作环境,甚至剪掉长发换钱买设备。
在《哪吒》系列电影中,李梦琳在视觉设计、角色塑造和营销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电影取得巨大成功。
如同朗达在《力量》一书中写道:“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磁场环绕,无论你在何处,磁场都会跟着你,而你的磁场也吸引着磁场相同的人和事。”
当你自身足够强大的时候,自然就会吸引与你同频共振的那些人,彼此并肩携手共进。
无独有偶,作家金庸也是在一次因缘际会下,与蔡澜成为好友。
最初,蔡澜是因为给金庸的《明报》写专栏而认识对方。两人谈古论今,互相分享关于书的见解,还都喜欢吃美食、旅游、探索新鲜事物,最终成为很好的朋友。
由此可见,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周遭的磁场都会与众不同。它替你筛选掉一些不必要深入沟通的人,同时吸引一批与你灵魂共振的人。
任何通过牺牲自己的真实感受来捕获任何一份爱,都是注定要落空的。
当你学会取悦自己、坚持做自己时,别人才会被不一样的你所吸引。
有些人注定是你的生命中的烟花,而非太阳。
一味讨好他人、走向他人,只会让他人看轻自己、不把你当回事。
不如把眼光放到自己身上,深耕自己,让自己得以蜕变。
那些真正同频的人,无需你花费力气,自会穿越茫茫人海,站在你的身旁。
作者简介:乐知,“00后”在深工作的潮汕女孩,忙碌工作之余,用写作滋养自己。
来源:书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