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一个毛泽东有多难?中国上一个天才伟人出现,还是2000年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19:26 1

摘要:在上井冈山前,毛泽东给人的印象还只是一个白面书生,当时毛泽东的头衔除了是一个师范生,还是一个“诗人”,因为毛泽东读书时就已经写得一手好诗,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创作的很多诗词已经被人熟知,比如《沁园春·长沙》。

中国有句古话,时势造英雄,意思就是有智慧的人,懂得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顺势而为,成为一段时期内的“必然性”。

所以有人就说,按照唯物史观,因为时代需要这样一个人,所以就会出现这样一个人,即便没有毛主席,也会有一个同样的人出现,来满足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人突然发现,中国可以出一个毛泽东非常不容易,因为毛主席这样的天才人物,似乎在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人达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毛主席是个全能人物

著名学者梁漱溟曾和毛主席进行过多次长谈,他曾总结说:毛泽东不是一个毛泽东。意思就是,毛泽东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建树,他是个全能天才。

在上井冈山前,毛泽东给人的印象还只是一个白面书生,当时毛泽东的头衔除了是一个师范生,还是一个“诗人”,因为毛泽东读书时就已经写得一手好诗,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创作的很多诗词已经被人熟知,比如《沁园春·长沙》。

此后,毛泽东的各个“头衔”开始被人熟知,因为他在军事,政治,文学,战略等方面都是一把好手,甚至在经济学,教育学,等等方面依然有所成就。

西方人崇拜毛主席,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军事方面,第二就是诗词方面。在军事方面,西方人一直搞不懂,毛泽东并没有上过军校,但是非常会打仗,这是为何?

在西方人看来,一个人要有军事方面的成就,必然是从某些地方学到了专业知识,但中国的毛泽东不仅没有出国留学过,也没有徐向前刘伯承等,上过黄埔以及伏龙芝等高等学院,也仅仅是一个毕业于湖南一师的师范生,学历充其量就是中专。

那为什么毛泽东这么会打仗呢?有人说毛主席之所以会打仗,主要是从小就看古典书籍,比如《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凯丰就说,毛泽东打仗有何高明之处?无非靠着那两本书。

毛主席就反驳说:打仗哪能靠着本本打?是啊,打仗如果照着本本打,那谁都可以上手了。对于自己是不是个军事天才,毛主席一直谦虚地说:很多东西都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但偏偏就是毛主席,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就一个“四渡赤水”就可以名扬中外了,对于旁观者来说,毛主席一定是神人,仿佛军事才能生来就有,但毛主席他老人家一直把自己当成普通人。

三大战役过后,柳亚子曾问毛主席,解放军百万军队为什么可以打败国民党四百多万军队,你到底有什么诀窍?毛主席笑着说,诀窍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这句话轻描淡写,却意义非凡。

那么话说回来,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像毛主席一样,属于全才人物呢?

其实中国古代,有丰功伟绩的人不少,比如曹操,也算是能文能武,毛主席非常推崇曹操,还要为曹操“翻案”,他觉得京剧中说曹操是大白脸不好,曹操其实有大贡献。但在武功方面,曹操败仗不少,远不如毛主席。

另外宋代辛弃疾也算是能文能武的大人物,不仅多次派兵收复失地,而且一首“醉里挑灯看剑”就流传千古,但辛弃疾也只能算是一个“将帅”,在政治方面没什么建树。

此外,项羽刘邦也算是能文能武的领袖中的佼佼者,但在军事才能上还略有欠缺,伟大的成吉思汗政治和军事方面都不错,但他只是个“莽夫人物”,毛主席写他“只识弯弓射大雕”。

如果说非要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非常突出的,估计也只是秦始皇了。

第一,秦始皇以卓越的政治战略和军事行动,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第二,他通过推行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成果,如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等标准得以统一,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发展,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国家的文化认同,让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顺畅交流。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打破了分封制下诸侯割据的局面,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确保了中央政令能有效下达至基层,对后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军事上,他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先从邻近的韩、赵、魏三国入手,逐步削弱六国实力,避免树敌过多。在攻打各国时,根据不同对手的特点,灵活运用战术,如在灭赵之战中,利用赵国地震、饥荒等时机,派王翦等将领分路出击,最终成功灭赵。秦始皇为实现统一大业,大力整合军事力量。他改革兵制,建立起一支庞大且高效的军队,实行普遍征兵制,保证兵源充足。等等。

二、文治武功

毛主席曾写过一首《沁园春·雪》,在诗词中他写到了好多古代帝王,但是他都感到叹息,说他们文采不行。这就说明,在毛主席心中,他臧否大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文采行不行,因为文治武功。

毛主席在选拔自己的秘书时,其实最要紧的标准就是看其文采如何,这说明毛主席非常看重一个人的才华。

那不妨从这个角度看看,秦王嬴政虽然功高盖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十分突出,但文采一般。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的文采还可以,但诗词在毛主席笔下是“稍逊风骚”,南唐后主李煜倒是有文采,但不过是个亡国之君。

那么毛主席的文学水平到底有多高?毛主席的散文一流,这已经不再赘述,他的老三篇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我们光看诗词。

有教授总结说,毛主席的诗词可以称为是“诗史”,意思就是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重要关头,都有伟大的诗词面世。

不妨回想一下,从毛主席童年时期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到他青年读书时期“恰同学少年”,再到革命早期“苍山如海”,红军时期的《忆秦娥·娄山关》《采桑子·重阳》等等,抗日战争时期《沁园春雪》,解放战争时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甚至在建国以后毛主席都是诗词面世,而且反映了当时的境遇。

其实毛主席不算是高产诗人,他一生公开发表的诗词也就60多首,按照毛主席诗词集,也顶多100多首。但毛主席的诗词,几乎每一首都有一句名句,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一位教授曾说:“毛泽东是用诗写史,也是以史写诗,正事写史,余事写诗,诗史合一,是为史诗。这才是一等一的大诗人,大手笔。”柳亚子先生评价毛主席的诗词说:“千古一人。”

毛主席的诗词,雄视千里、色蕴天地,荡四海、撼五岳,精彩绝妙、超凡出众。别说在中国,就从全世界看来,毛主席这样的人也是绝无仅有的。既前无古人,肯定也是后无来者。

西方人以他们的习惯方式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话并不夸张。如果需要补充的话,那就是:没有任何一位诗人能依赖自身而伟大,伟大的是他的作品所透射的艺术世界,所显示的气度力量,有伟大的时代,便应有伟大的诗人,有伟大的诗人,才有伟大的诗歌。

外国人总结毛主席,说毛主席至少是五种类型的人,一是农民领袖,二是浪漫主义诗人,三是卓越的政治家,四是伟大的军事家,五是机敏气魄的思想家。

但是在中国心中,毛主席身上的天赋远不止这些。他在哲学,经济,教育,文学,书法等等方面,毛主席可以说做到了天才中的全才,这样的人物中国再出现一位,估计是几千年后的事情了。

来源:儒雅风声N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