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于为写作赋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12:50 1

摘要:教育人生,因写作而点亮。教师要善于为写作赋能,写作赋能,赋的是专业发展之能,赋的是教育人生之能,赋的更是生命蜕变之能。写作赋能,在于认知与觉醒。教师须深知,写作绝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它既是对教育现场的洞察,也是对日常教学的复盘,还是对教育思想

教师要善于为写作赋能

原创 汤勇 汤勇晓语

2025年09月03日 20:24 北京

教育人生,因写作而点亮。教师要善于为写作赋能,写作赋能,赋的是专业发展之能,赋的是教育人生之能,赋的更是生命蜕变之能。

写作赋能,在于认知与觉醒。 教师须深知,写作绝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它既是对教育现场的洞察,也是对日常教学的复盘,还是对教育思想的淬炼,更是对一切过往的珍藏。

教师须明白,写作绝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丰盈教育人生的利器。每一次书写,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标点,都是同内心的真挚和解,跟灵魂的虔诚叩问,和精神的神圣的洗礼,与自我的深度对话。

教师须懂得,写作更不是无事找事,而是专业精进,实现自我成长的必修课。写作是教师对阅读的带动,是对实践的促进,是对反思的升华,是对研究的整理;写作让教师的认知由模糊变得清晰,让教师的思维由零散变得系统,让教师的经验由现象上升为本质;写作还让教师从教书死走向活育人,从机械重复走向创造生成,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作为,从职业倦怠走向享受幸福。因而,教师从写作中能够真正收获专业的成长与发展。

写作赋能,在于积累与沉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写作,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忸怩作态,也不是无病呻吟,其源头活水来自持续不辍的厚实积累与沉淀。



从阅读中积累与沉淀。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只有坚持阅读,用广泛的阅读丰盈知识的仓库,厚积薄发,终有一天,你会发觉,那些读过的书,早已悄悄融入你的血脉,在你需要时,会自然流淌于笔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从行走中积累与沉淀。行走天下,亦是读书万卷。不必远求名山大川,虽市井巷陌、田畴乡野,都有素材,皆成文章。做行走的有心人,细观之,深问之,善感之,勤记之,久而久之,所碰撞的思维火花,萌生的写作灵感,获取的写作素材,自会在胸中发酵,化作笔下汩汩流淌的活水。须知好文章不是在书斋空想,而是在脚步丈量的土地上生长。

从思考中积累与沉淀。思考如掘井,在深处方得清泉。教育之日常,教学之琐事,经反复思考,往往会灵光乍现,即使是思维的碎片、思想的点滴,梳理重拾,便是连缀成文的珍珠。

从实践中积累与沉淀。实践出真知,一切教育教学实践,诸如一堂课、一本作业批改、一个调皮生的转化、一次成功活动的组织,都蕴藏着巨大的写作财富;一个学生眼神的恍惚顿悟,一次课堂意外的巧妙化解,一场教学改革的成败得失,都是值得捕捉的瞬间;还有课堂中师生问答间迸发的智慧火花,作业批改时窥见的奇特思路与惊人洞见,甚至教学受阻处遭遇的尴尬与困惑,皆可化为笔下的生动素材。

从生活中积累与沉淀。生活乃文章之母,处处皆学问,事事可入文。做生活的有心人,随身携一纸本,遇有趣之人、动心之事、触情之景,便用心记录,归类整理,建卡存档。写作时,自会胸有丘壑,为我所用,洋洋挥洒,下笔如神。

写作赋能,在于坚持与打磨。 写作是一场漫长而曼妙的修行,贵在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最忌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守得住初心。不管工作怎样繁忙,都要挤出时间,坚持每天动笔写作。

很多人常常以忙,没有时间,而放弃写作。其实,一个人只要把一件事情作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总会有时间。只要我们拿起笔来写作就有时间,只要我们养成了时时动笔、每天成文的写作习惯就有时间,只要我们把写作当成教育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时间。

写作除了持之以恒,还需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口吃个胖子,从小文到大文,从几十、几百个字的短文到几千、上万字的长文,从一开始写随笔日记、教育叙事,到写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再到写教育评论、学术论文,稳扎稳打,逐步提升,一步一个脚印。



写作还重在打磨,重在修改,在字斟句酌中追求表达的精准,在结构布局中达成逻辑的严密,在反复推敲中实现文章的完美。

相信坚持的力量,时间终将回报每一位笔耕不辍者一份惊喜;深信打磨的奇妙,岁月定会给“为求一字稳,拈断数根须”者一个丰厚的馈赠。

写作赋能,在于搭台与分享。 搭台唱戏,塔台写作,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微博、简书、小红书,建教育博客,开公众号,这是给自己写作搭台;积极给报刊写稿、投稿,这也是给自己写作搭台;制定写书、出书计划,有勇气出版书籍,这更是给自己写作搭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写作不能停步于自娱自乐,要有信心、有底气将自己的文字分享出去。给自己写作搭台,就是通过一些公开的渠道,将自己的文字呈现于众,亮相于世。

一方面,在与同行、专家的交流碰撞中,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收获反馈,激发新的思考。另一方面,从“为己写作”走向“为人写作”,让个人思想转化为公共财富,让个体智慧在传播与共享中惠及更多的人,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实现从实践者到思考者、引领者的美丽蝶变。

同时,更重要的是,倒逼自己坚持写作、持续写作、不间断写作。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自己有懒惰情绪,准备放弃写作,当想到自己的文字已置于大众的关注与期待中,这便既是一种激励与鼓舞,又是一种监督与催促。于是不敢懈怠,不能懈怠,不得不拿起笔来坚持写作,哪怕压力再大,困难重重。

教师为自己写作赋能,让写作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愿每位教师在双向赋能中,都能执起手中笔,书写教育事,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在文字的方寸之间,遇见更好的自己,抵达教育的诗与远方!

来源:王营评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