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8号到30号,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长沙举行,多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湖南,为湖南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不少朋友会问,在众多产业中,湖南为什么选择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计算、新材料、航空航天及北斗这4个产业作为承接重点呢?而且,湖南又是凭借什么,赢得
28号到30号,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长沙举行,多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湖南,为湖南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不少朋友会问,在众多产业中,湖南为什么选择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计算、新材料、航空航天及北斗这4个产业作为承接重点呢?而且,湖南又是凭借什么,赢得了众多企业的青睐,收获了他们抛出的橄榄枝呢?今天,就请大家跟着我们的观察视角,一起深入探寻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
首先,中央有要求,湖南有需求。去年3月20号,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这是中央对中部地区的定位和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
“我们原来认为梯度转移就是说在东边的一般的制造业企业往中部,中部的一般的传统产业往西部,但是这个格局正在变,这个变化湖南作出很大贡献,因为湖南首先在高端发力,他的产业已经进入中高端,包括材料、部件、元器件、装备,当然应用场景也很多。”
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智能计算、新材料、航空航天及北斗这4个产业与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密切联系,比如4×4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数字产业列入4大新兴产业之一,将人工智能列入4大未来产业之一,绿色智能计算专场推介会的举行,就是要为这些产业招引更多龙头企业、关键项目,补齐建强产业链。
其次,湖南具备吸引这些产业链上企业、项目的“硬实力”和“软环境”。在新材料产业上,2024年,湖南纳入统计的新材料企业实现全口径营业收入约 7500 亿元,总量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脱虚向实的发展方向,也是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鹏看中湖南的关键因素。去年9月,企业的905基地落户株洲,目前已接近完工,预计年中就可以生产超材料。
“在去年开始,我们跟全国25个省份超过100多个城市来进行对接,那么最后湖南省株洲市脱颖而出,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一个就是对制造业的理解,真正重视制造业、重视工艺技术、重视实体产业的地方,会更适合我们这种新兴领域去在短时间内全面的建立整个的产业链的优势。”
再次,企业项目愿不愿意来,不光看硬实力,更要看营商环境的“软实力”。一方面,“有求必应”,湖南通过“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减少办事环节,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组织工作专班,一对一全程服务。另一方面,“无事不扰”,湖南出台了《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涉企执法检查扫码登记制度,让企业能专心“围墙内的事”。去年,海信家电集团在宁乡经开区投资建设了商用空调产业园项目,整体投资规模过百亿,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鲍一表示,“雨中送伞”“雪中送炭”的股东式服务是打动企业扩大投资的重要原因。
“不光在前期的策划过程当中给我们出谋划策,也提供了很多新的产业链可以落地、上下游可以配套的企业信息,与我们共同来讨论。那么在建设的实际过程当中,组织专班为海信一对一的服务。”
产业转移是国家发展大计,对东中西部来说,都是重大机遇。过去几年,承接产业转移为湘南湘西地区带来了巨大发展动力。江华瑶族自治县从一个没有一家电机企业的山区小县,变成聚集大湾区162家电机企业的“电机之城”;蓝山县通过引进皮具箱包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皮具九大基地”之一。我们有理由期待,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上签约落地的企业、项目,定能成为一剂助推产业发展的强心针,让湖南加速成为企业家实现抱负、产业蓬勃发展的沃土。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认为:
“我想在这一轮湖南优势的发挥和产业转移优势的显现,应该是充分体现产业、技术、模式、资金、人才以及供应链渠道的深度对接,是在供应链的整个渠道中形成一个相互嵌套,以更好的体现我们的产业优势。”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艳建议:
“主动来融入国家区域的战略,持续加强省内园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园区合作,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创新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的共享机制。”
记者:冉自春、梁瑞
编审:孙勇、李浩、于红臣
来源:马栏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