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孙子兵法》审视俄乌战争,得出10点思考和1个结论,你认可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9 19:19 1

摘要:打仗前必须“多算”——算天时、算人心、算国际局势。但俄军从演习仓促转入实战时,士兵甚至以为还在训练,装甲部队开进基辅途中因缺油趴窝,空降兵孤军深入后援断档……这些细节暴露了准备不足的致命伤。

思考1:打仗不是拍脑门,俄罗斯的“算盘”一开始就漏了

《孙子兵法》第一句话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打仗前必须“多算”——算天时、算人心、算国际局势。但俄军从演习仓促转入实战时,士兵甚至以为还在训练,装甲部队开进基辅途中因缺油趴窝,空降兵孤军深入后援断档……这些细节暴露了准备不足的致命伤。

比喻:就像你突然决定创业,没调研市场、没算清成本就砸钱,结局大概率是血本无归。 思考2:普京低估了“软刀子”的威力

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但俄罗斯在舆论和外交战场输得彻底。

西方用制裁、假新闻和“群殴式外交”围剿俄罗斯,而俄方战前既没讲清“乌东问题”的来龙去脉,战时吞并领土又让国际社会反感,导致全球180国站队乌克兰。

比喻:这就像两人打架,对方不仅带了一群兄弟助威,还直播你挥拳的丑态,围观群众自然觉得你理亏。 思考3:闪电战变“钝刀割肉”,谁都没赢

孙子追求“全胜”——用最小代价换最大利益。

但俄军原计划3天拿下基辅,结果打了3年;乌军靠西方输血死扛,却把国家打成废墟。双方伤亡超百万,GDP暴跌,老百姓流离失所,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比喻:好比两人抢一块蛋糕,抢到最后蛋糕碎了,俩人还都进了医院。 思考4:情报比导弹更致命

孙子强调“知己知彼”,乌军把这招玩到了极致。

靠着星链卫星和北约情报,乌军精准斩首俄军将领、击沉莫斯科号巡洋舰;俄军后期用无人机扳回一局,但初期情报失误已酿成大祸。

比喻:这就像打牌时对手知道你所有底牌,而你连对方出什么花色都蒙在鼓里。 思考5:平原上的“马拉松”,拖垮了巨人

乌克兰地势平坦,本是坦克突击的乐园,但俄军战线拉得太长,兵力分散;乌军埋地雷、挖战壕,把战场变成“绞肉机”。

孙子把这种地形叫“交地”——你来我往,最易陷入消耗战。加上西方不断“递刀子”,俄罗斯就像和穿了防弹衣的人拼刺刀,越打越吃力。 比喻:当原本的优势成为劣势,结果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思考6:后勤比冲锋更考验“真功夫”

《孙子兵法》有言:“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俄军开战初期装甲部队因油料断供滞留公路,后续部队“敲牛皮糖式”补给,暴露后勤体系漏洞;反观乌军通过北约铁路网快速调配物资,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玩成现代版。

比喻:这就像外卖小哥送餐迟到,客户早饿晕了,五星好评直接变差评。 思考7:科技让“兵贵神速”有了新剧本

孙子说“兵之情主速”,但现代战争的速度已不仅是行军速度。

乌军用星链系统指挥炮兵,反应速度比俄军快3倍;俄军后期用伊朗无人机“蜂群战术”扳回一城,验证了“硅谷工程师决定战场胜负”的混合战争逻辑。

比喻:好比两个赛车手飙车,一个开改装超跑,一个还在用脚蹬三轮。 思考8:心理战才是顶级“降维打击”《孙子兵法》强调“攻心为上”,泽连斯基深谙此道。

他拒绝撤离基辅,持枪巡视街头,通过社交媒体塑造“孤胆英雄”形象,直接拉升西方军援概率37%;俄军则因“布查事件”被贴上“野蛮入侵”标签,国际舆论彻底崩盘。

比喻:这就像直播间PK,一方狂刷“嘉年华”拉票,另一方连麦都卡成PPT。 思考9:经济制裁比炮火更摧枯拉朽

孙子主张“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但俄罗斯反被西方“断粮”。

欧盟将对俄能源依赖从85%压到5%,导致俄天然气收入暴跌;印度低价扫货俄油转卖欧洲,赚得盆满钵满,完美诠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好比地主断了佃户的口粮,结果佃户饿得啃树皮,地主家余粮却喂肥了中间商。 思考10:国际法是“无刃之刀”,杀人不见血

俄罗斯吞并乌东四州触发联合国宪章争议,西方借机发动“法律围剿”,冻结俄海外资产超3000亿美元。

孙子说“伐谋者,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俄方既未用国际法庭争取道义,又没拉拢南方国家破局,反成“全球公敌”。

比喻:这就像在法庭上裸奔,还质问法官为啥不穿衣服。 一个结论:战争的终点,在战场之外

《孙子兵法》最深刻的智慧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回头看,俄罗斯若能用能源筹码施压、用外交争取中立地位,或许不用动武;乌克兰若早看清北约不会真为自己拼命,或许不会赌上国运。这场战争告诉我们:

来源:战斗的喀秋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