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二贵三中华,黄鹤楼下牡丹花;马马虎虎阿诗玛,三五七星健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19 15:35 1

摘要:“一云二贵三中华”这一顺口溜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90年代)在烟草行业中流传的民间说法,主要反映了当时各省份卷烟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

“一云二贵三中华”这一顺口溜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90年代)在烟草行业中流传的民间说法,主要反映了当时各省份卷烟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

1. 原始版本(以地域和品牌综合排序):

“一云二贵三中华,黄鹤楼下牡丹花;马马虎虎阿诗玛,三五七星健牌夸。”

- 地域指向:

- 一云:云南(玉溪、红塔山、云烟)

- 二贵:贵州(黄果树、遵义)

- 三中华:上海(中华)

- 品牌延伸:

- 黄鹤楼(湖北)、牡丹(上海)、阿诗玛(云南)、三五(英美烟草)、七星(日本)、健牌(英美烟草)等。

2. 扩展版本(后期演变):

“一云二贵三中华,红塔山下牡丹花;五朵金花阿诗玛,芙蓉王出人人夸。”

- 新增品牌如红塔山(云南玉溪)、芙蓉王(湖南)等,体现90年代后期品牌格局变化。

1.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1980-1990年代):

- 中国烟草行业实行“省级专卖”,各省依托本地烟厂打造品牌,形成地域竞争格局。

- 云南凭借优质烟叶资源(如玉溪、曲靖产区)和红塔集团崛起,长期占据行业龙头地位;贵州依托贵阳卷烟厂(黄果树、遵义)紧随其后;上海中华则因“特供”历史和高端定位成为身份象征。

2. 消费分层与文化符号:

- 高端市场:中华、玉溪、云烟主打政务、商务场景,成为“面子消费”代名词。

- 大众市场:黄果树、红塔山因价格亲民和渠道下沉,成为普通消费者首选。

- 进口烟:三五、七星等外烟通过走私进入市场,代表“洋气”生活方式。

3. 广告与流行文化助推:

- 90年代电视广告兴起(如红塔山赞助足球联赛),香烟品牌与影视作品深度绑定(如《英雄本色》中的万宝路、《重庆森林》的七星)。

- 顺口溜本身成为民间对品牌价值的直观总结,类似“品牌排行榜”。

1. 行业格局变迁:

- 云南垄断弱化:湖南中烟(芙蓉王、白沙)、湖北中烟(黄鹤楼)、浙江中烟(利群)崛起,形成多元竞争。

- 高端化趋势:中华巩固“国烟”地位,云烟(大重九)、黄鹤楼(1916)推出超高端产品,单包价格突破千元。

- 外烟本土化:万宝路、七星通过合资生产进入中国市场,但份额仍有限。

2. 健康与政策冲击:

- 控烟政策(广告禁令、公共场合禁烟)削弱品牌曝光,传统顺口溜的传播场景减少。

- 电子烟冲击下,年轻消费者对传统卷烟品牌认知度下降。

3. 文化符号的延续与变异:

- 礼品经济:中华、和天下等仍是节日礼品硬通货,维系其符号价值。

- 地域认同:云贵烟农经济依赖烟草产业,品牌与地方财政深度绑定(如云南烟草税收占全省财政40%以上)。

- 怀旧营销:红塔山、阿诗玛等老品牌通过复古包装和联名活动吸引中老年群体。

- 2022年品牌价值排名(中国烟草专卖局):中华(品牌价值超3800亿)、云烟、黄鹤楼、利群、芙蓉王。

- 市场份额:云南仍占全国卷烟产量30%以上,但湖南、湖北增速显著。

这一顺口溜既是计划经济末期地域经济竞争的缩影,也映射了社会转型期消费文化的变迁。尽管当下烟草行业面临健康诉求与政策管控的双重压力,其背后的地域经济逻辑和品牌符号价值仍在以新的形式延续。

来源:弯月挂疏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