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山西的权力更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9 15:44 2

摘要: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诞生。北京,紫禁城内的隆裕太后正抱着年幼的溥仪,面对袁世凯递上的退位诏书,颤抖着盖下玉玺。2月12日,清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终结。袁世凯掌控北京政权,接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诞生。北京,紫禁城内的隆裕太后正抱着年幼的溥仪,面对袁世凯递上的退位诏书,颤抖着盖下玉玺。2月12日,清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终结。袁世凯掌控北京政权,接任临时大总统。中国政治格局进入南北对峙时期。

最后一夜

1月12日的太原城飘着细雪,58岁的山西巡抚陆锺琦面前摊着三份文书:南京临时政府的《劝降书》,敦促山西响应共和;袁世凯的密电,言辞隐晦,却暗示北方仍可周旋;以及儿子陆亮臣刚从北京带回的《清帝退位诏》抄本。

山西最后一任巡抚陆锺琦

陆锺琦是进士出身,忠于清室,但他并非不识时务之人。此时已是晚上10点,他召集幕僚商议,衙门内气氛凝重。布政使王庆平主张观望:“袁宫保(袁世凯)态度未明,贸然易帜恐招祸端。”而新军参谋姚以价则直言:“武昌首义后,十八省相继独立,山西若不顺应,必成众矢之的……” 话音未落,咨议局副议长杜上化摔门而入:"陆中丞!阎锡山的兵已到鼓楼街!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新军第八十五标标统阎锡山已率兵包围衙门。

这场对峙被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记录在日记里:“太原的精英们正在用最儒雅的方式讨论革命......但所有人都听见了子弹上膛的声音。”

血色黎明

次日(1月13日)凌晨,新军发动起义,攻占巡抚衙门,当陆锺琦的轿子刚出巡抚衙门,埋伏的新军士兵就开了火。他的儿子陆亮臣扑在父亲身上,两人都被打成筛子。后来发现的巡抚遗折上写着:"臣死不足惜,唯恐三晋百姓遭兵燹之灾......"

起义军从陆锺琦书房搜出未及寄出的奏折:"晋省新军尽叛,臣唯有一死以报圣恩......"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三天前,这位巡抚刚奏请朝廷拨付三十万两白银犒赏新军。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动乱中的中国》中记载:"太原的改朝换代用了不到三小时,但后续的清算持续了三个月。"

事后,起义军宣布山西独立,推举阎锡山为都督。

太原首义门,因新军起义得名

阎锡山崛起

1月15日,阎锡山就任山西都督,组建临时军政府。主要措施包括:

1. 向南京临时政府通电效忠

2. 整编新军为山西陆军第一师

3. 废除清代官制,设立民政、财政等司

4. 发布《山西临时约法》

阎锡山早期军装照

消息传至北京,袁世凯震怒,电令北洋第三镇曹锟率军入晋“平叛”。 这位五台农家出身的统治者展现出惊人的政治智慧:

1.密遣心腹南桂馨赴京,向袁世凯进献二十万两"军饷"

2.将陆锺琦父子厚葬于双塔寺,碑文刻"清故忠臣"

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让山西在南北对峙中暂时保全。

法国《小日报》刊载的漫画生动再现了这一场景:阎锡山左手持十八星旗,右手握北洋军刀,脚下踩着写有"骑墙"二字的太行山。

2月18日,当南京临时政府庆祝南北统一时,阎锡山正秘密接见日本三井洋行代表。在签署煤矿借款合同的间隙,他忽然问道:"听说贵国的明治天皇,至今仍着和服理政?"这个细节,或许预示了未来三十八年"山西门罗主义"的雏形。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阎锡山展现出惊人的政治天赋:他一面派人向南京临时政府输诚,一面默许晋北镇守使孔庚与袁世凯暗通款曲。当《申报》记者追问山西立场时,他给出的回答成为经典:"三晋之事,三晋自主。"

3月15日,袁世凯任命张锡銮为山西都督,要求阎锡山交权。阎锡山采取拖延策略,同时派南桂馨赴京疏通。5月,经调停达成妥协:阎锡山改任山西都督府军政司长,实际仍掌握军权。

山西督军府议事堂

辫子、银元与谣言

4月,军政府颁布《剪发令》,成立剪发队强制推行。剪辫令颁布后,街头常见士兵强行剪去行人发辫,有人痛哭流涕,视之为“断祖宗血脉”;也有人欣然接受,认为“新时代当有新气象”。

"大帅有令,留辫不留头!"队长王梦兰举着血淋淋的剪刀喊话。他是阎锡山从祁县老家带来的亲信,三天前还是杀猪匠。围观人群中有个穿狐裘的商人突然呕吐起来,他认出那把剪刀是自家铺子里失窃的裁缝工具。

钟楼街的"义务剪辫队"由师范学堂学生组成,他们手持德国产裁缝剪,每剪一条辫子可得五个铜板。药铺学徒陈二娃目睹了戏剧性一幕:当剪子逼近晋祠镇首富王老爷时,管家突然捧出锦盒——里面整齐码着十条假辫子,每条标价一块银元。

在太谷县,孔祥熙组织的民团更讲究方法。他们给每个剪辫者发一块银元,还让基督教青年会的人在一旁弹风琴。但平遥日升昌票号的掌柜们宁可闭门不出——他们账房里藏着十几顶假发髻,都是连夜让伙计们用马尾编的。

秩序重建

大年初八开市那天,乔家堡的乔映霞带着两把手枪走进大德通票号。这位28岁的少东家刚从日本回来,柜台上还摊着他带回来的《临时约法》抄本。

"从今日起,汇兑业务加收'革命捐'。"他敲着水牌宣布,伙计们发现少东家脑后那条假辫子不见了。隔壁蔚泰厚掌柜啐了一口:"乔家小子怕是忘了,西太后逃难时是谁供的银子!"

但在汾河码头,包头来的驼队拒绝卸货,因为新政府宣布废除"厘金",却开征"统税"。一个恰克图商人算过账:现在运一斤茶叶要比去年多付三十文。祁县渠家的账房先生私下说:"这革命比土匪还狠。"

民间的混沌与适应

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洪洞县苏堡镇的刘举人做了件惊动四邻的事。他把祖传的顶戴官服摆在打谷场上,带着全家老小对着衣服磕了三个头,然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围观的老佃户们后来信誓旦旦地说,看见火堆里飞出条金龙。

在更偏远的吕梁山区,消息传得慢得多。临县碛口镇的商会直到三月才收到太原来的《共和宣言》,会长马洪福盯着大红官印直嘀咕:"这'中华民国'的印子,咋比大清龙票还小一圈?"

当春耕开始时,许多村庄的农民发现,县衙派来的不再是戴着红缨帽的差役,而是佩白布袖标的"新政委员"。他们带来的不是催粮签票,而是一捆捆印着"平均地权"的传单——虽然没人解释这些纸能不能抵税。

6月实施《县制改革》,裁撤清代县衙,设立县公署。8月推行《田赋改革》,重新丈量土地。9月颁布《实业振兴令》,鼓励发展纺织、面粉等工业。晋中地区较快接受新政,晋北部分州县仍沿用清代旧制。晋商票号逐步改组为银行,太谷、祁县等地商会成立自卫团维持秩序。12月,袁世凯正式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全省基本完成行政体系改组,共设立105个县公署。军政府统计显示,全省剪辫率达67%,新式学堂增至328所。

来源:路过人间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