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由州大学(UFS)和国家卫生实验室服务局(NHLS)的医务人员在Universitas教学医院发现了一例罕见且致命真菌感染的病例,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首次发现此类病例。
自由州大学(UFS)和国家卫生实验室服务局(NHLS)的医务人员在Universitas教学医院发现了一例罕见且致命真菌感染的病例,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首次发现此类病例。
该团队确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首例由S. oblongispora引起的毛霉菌病(mucormycosis),也是首例发生在HIV阳性患者身上的病例。
这一发现源于一名32岁男性因右侧面部肿胀被收治入Universitas教学医院。
该患者HIV检测呈阳性,CD4细胞计数较低,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同时使用复方新诺明(TMX)进行预防性治疗。此外,他还患有高血压,正在接受相应治疗。患者的面部肿胀迅速恶化,红肿范围每日持续扩大。
据医疗团队介绍,入院四天后,患者接受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并采集了组织活检样本。三天后,患者不幸去世。
自由州大学医学微生物学系高级讲师兼病理学家邦尼塔·范德韦斯特惠森博士(Dr. Bonita van der Westhuizen)识别出了这种罕见真菌。她表示,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它揭示了这种真菌病原体可能存在于此前未被认知或未充分报告的地区。
“这一发现提高了人们对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所面临真菌感染多样性的认识,并凸显了该地区亟需改进诊断、监测和治疗策略。”她说。
范德韦斯特惠森博士指出,尽管尚不清楚该患者是在何处感染此病原体,但霉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人类通常通过吸入孢子或外伤性植入而感染。
她与来自自由州大学解剖病理学系及NHLS的同事莉斯卡·巴丁博士(Drs Liska Budding)、克里斯蒂·埃斯特胡森博士(Christie Esterhuysen),以及自由州大学内科学系传染病专家萨曼莎·波特吉特教授(Prof Samantha Potgieter)共同合作,已于8月将此病例发表于《病理学病例报告》(Journal of Case Reports in Pathology)。
范德韦斯特惠森博士解释道:“毛霉菌病由毛霉目(Mucorales)真菌引起,其进展迅速,是真菌特性、宿主状况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毛霉目真菌生长迅速,并具有侵袭血管的能力,这使得感染可在体内快速扩散,甚至波及重要器官。”
她表示,这些真菌能够抵抗免疫细胞的杀灭作用,从而成功建立感染。
部分毛霉目真菌可产生破坏血管的毒素,进一步促进感染扩散;而某些宿主状况(如免疫力低下)则削弱了身体防御能力,使感染迅速蔓延。
“外部因素如创伤性损伤、血管内皮损伤,以及罕见的院内感染,也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简而言之,毛霉目真菌的侵袭性、宿主防御力减弱以及外部因素共同构成了易感个体中疾病快速进展的‘完美风暴’。”
“通常,毛霉目真菌感染多见于具有基础风险因素的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受者,以及当前或既往感染过新冠的患者;然而,这种特定真菌(S. oblongispora)通常是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通过外伤性接种感染的。”范德韦斯特惠森博士指出。
她强调,目前所有可用数据均来自热带地区研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尚无关于该病原体的任何数据,因此其在当地患者群体中的作用仍属未知。诊断的复杂性和疾病的快速进展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相关数据匮乏。
“这种感染可通过现有抗真菌药物治疗,并结合手术清创受感染组织。然而,挑战在于疾病起病急、进展快,留给救治的时间窗口极短。因此,临床警惕性至关重要——只有立即采取积极的手术清创联合抗真菌治疗,才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遗憾的是,即使经过治疗,该感染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范德韦斯特惠森博士表示。
该患者在生前并未被怀疑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因此未接受抗真菌治疗或手术干预。其死亡原因(极可能是IFI)是在患者去世后,通过多种检测技术的组合分析才得以确认。
“不幸的是,霉菌感染常常面临这种情况:大多数常规诊断方法敏感性不足,且这些病原体在实验室中生长缓慢。真菌诊断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的专门领域。但如果临床医生对该类感染有所了解并提高警惕,即使在检测结果出来前,也能及时启动适当的治疗。”范德韦斯特惠森博士说。
“如果临床医生能早期怀疑此类感染,并及时联系传染病专家、微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团队寻求支持与建议,就能获得正确的采样指导,从而确保做出准确诊断。”
她指出,过去甚至现在,这类感染很可能已被遗漏。
范德韦斯特惠森博士表示,真菌诊断之所以复杂,原因众多。目前尚无高度敏感、可独立使用的快速诊断检测方法。尽管新技术正在开发,分子诊断也在进步,真菌诊断能力正在提升,但仍需结合多种检测平台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她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推动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特别是HIV患者中侵袭性霉菌感染(尤其是S. oblongispora)的认识与关注。她目前正以此为基础,开展博士研究,进一步探索当地真菌物种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及其对脆弱人群的影响,最终为改善临床诊疗和健康结局做出贡献。
她的目标是提升早期诊断能力、优化治疗策略、改善临床预后,并强调对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真菌感染监测的重要性。此外,她也希望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合作,以更好地应对该地区的真菌感染问题。
来源:健康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