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为电气部门的产品总监朱兴明面临抉择:留在华为,还是跳槽到收购方美国艾默生,拿着百万年薪?
2001年,华为在经济寒冬中被迫出售部分业务。
华为电气部门的产品总监朱兴明面临抉择:留在华为,还是跳槽到收购方美国艾默生,拿着百万年薪?
一边是熟悉却充满挑战的环境,一边是稳定优渥的生活,很多人或许会选择后者。
但朱兴明并没有向金钱和安稳妥协。
作为一名具有远大理想的工程师,他放弃了百万年薪的诱惑,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创业道路。
只为一个理想——打破外国企业对中国技术的垄断,让中国制造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他创办的汇川技术市值超过1600亿,剑指西门子,目标成为全球工业控制领域的霸主。
1在华为电气部门被出售后,和朱兴明相伴的,还有16名从华为离职的同事。
那时的他们身上并没有太多资金,只能来到深圳的一处简陋的铁皮房。
2003年,36岁的朱兴明和他的团队在这里扎根,这间铁皮房不仅仅是他们的办公室,也是他们的实验室、食堂、宿舍。
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他们感到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
白天,他们忙于技术研发,夜晚则在这里共同生活,共同面对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与挑战。
尽管环境简陋,生活艰苦,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没有动摇过心中的目标:要改变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受制于国外技术的局面,突破外国技术壁垒,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新的高峰。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尤其是在变频器这类核心技术上。
于是,朱兴明和团队开始了长时间的攻关,力求在这一领域取得属于中国的自主技术。
2004年,汇川技术迎来了第一个重要的突破:公司成功推出了首款矢量变频器。
变频器作为工业自动化设备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其应用涉及到诸如电梯、空调、机床等多个领域。
当时国内市场上大多数变频器产品都依赖于外国技术,国产品牌几乎没有竞争力。
汇川技术的出现,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了自主研发的能力。
研发出过硬的技术产品只是成功的一部分,如何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才是更大的挑战。
朱兴明通过市场敏锐的观察,发现了房地产行业的潜力,尤其是电梯控制领域。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汇川技术二十年突围之道:从变频器到智能制造的飞跃
他清楚地看到,国内电梯行业的核心控制技术几乎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而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只能做一些低附加值的工作,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朱兴明带领团队研发了“NICE3000”电梯一体化控制器,这款产品不仅设计精巧、安装便捷,而且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得多。
朱兴明还推出了“先试用后购买”的销售策略,让客户能够在试用后决定是否购买产品。
这一策略打破了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疑虑,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效果。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NICE3000电梯控制器便占据了市场的第一位置,成为了国内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到2008年,汇川技术在电梯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4.3%,成为了国产品牌的佼佼者。
随着汇川技术在电梯行业的成功,朱兴明并未满足于此,他意识到要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长期占据领先地位,伺服系统的研发将是关键。
伺服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术,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朱兴明决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研发伺服系统。
一开始,他们推出的首款伺服系统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产品的退货率高达70%。
这一次的失败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团队的士气一度低落。
面对困难,朱兴明没有选择放弃,他亲自去欧洲与行业内的顶尖专家交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并组建了一支由多国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汇川技术的伺服系统终于迎来了突破。
新一代伺服系统不仅解决了之前的技术问题,而且在性能和质量上超越了西门子、三菱等国际一流品牌,成为了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一突破让汇川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地位更加稳固,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3汇川技术的成功不仅仅源于技术上的突破,也得益于其精准的战略布局。
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快速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市场竞争力。
通过收购长春汇通,汇川技术获得了光电编码器技术;通过收购宁波伊士通,进入了注塑机控制领域。
收购江苏经纬使得汇川技术顺利进入轨道交通行业,而并购贝思特则完善了公司在电梯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汇川技术还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顺应了全球新能源的潮流。朱兴明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获得了显著的成果。
尽管最初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投资巨大且风险高,但朱兴明依然毫不犹豫地将公司资源投入其中。
最终,汇川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迎来了丰厚的回报。
2023年,汇川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收入超过了94亿元,同比增长了80%。这一成绩证明了朱兴明当初的战略眼光和坚定决心。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成功后,汇川技术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出了更加先进的电驱系统,这一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色,甚至超过了许多竞争对手。
汇川技术凭借其在电驱系统领域的领先技术,成功与小鹏、理想等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供应商。
如今,汇川技术已经是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市值突破了1600亿,成为了中国制造的代表之一。
然而,朱兴明并不满足于此,他的目标是更远大的。
他希望汇川技术能够挑战全球工业控制领域的巨头,成为与西门子、ABB等国际公司一较高下的霸主。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汇川技术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虽然国内政策支持国产设备替代进口,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与西门子等公司竞争,汇川技术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
未来,汇川技术要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依然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才能维持其竞争优势。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他们一直在进步。
来源:豆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