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城善治 绘就和谐“新枫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用创新之笔 书写基层治理暖心篇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9 17:46 1

摘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需求,整合各类综治资源,全力推动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需求,整合各类综治资源,全力推动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为展现各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方面的做法成效,内蒙古法制报特推出“暖城善治 绘就和谐‘新枫景’”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把群众的“烦心事”变为“暖心事”,让和谐、稳定成为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

准格尔召镇:以“1+7+N+X”为笔,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在深入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准格尔召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 “1+7+N+X” 社会治理全响应处置机制,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各方资源,成功激活基层治理这盘棋,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准格尔召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1+7+N+X” 机制,“1” 代表党建引领,作为核心引擎,驱动着基层治理各项工作,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7” 指的是网格员、律师、民情热线、乡贤、联络法官、社区民警、信访代办员组成的七方听筒,多元信息收集渠道全方位覆盖,精准捕捉社情民意;“N” 整合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及慈善力量等各类社会资源,凝聚多方协同治理的强大合力;“X” 则聚焦便民服务中心、矛盾调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心理疏导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及“4712345”民生服务热线中心等提供的服务措施,适时对接群众,精准提供服务。

“1+7+N+X” 工作模式社会治理“全响应”处置流程图

领导干部开展信访接待

其中,“4712345” 民生服务热线中心堪称一大亮点。热线办公室设在镇综治中心,严格按照“及时登记工单,规范分类批办,按时反馈情况,加强跟踪问效”的标准化流程运行,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该热线自开通以来,共受理群众反映问题121件,已全部按流程办结。无论是村民的生活难题,还是村庄发展的建设诉求,“4712345” 热线都能主动出击,深入了解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镇村两级真正成为群众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 “终点站”,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暖心篇章。

网格化管理示意图

纳日松镇:用好“六个一”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准格尔旗纳日松镇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广“乡安五事”工作法,以“一中心一堡垒、一队伍一服务、一方法一密钥”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

纳日松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建好“一个中心”,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原则,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访接待等资源,打造集群众接待、矛盾纠纷调处(振清调解室)、心理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镇综治中心。

群众接待大厅

心理咨询室

打造“一支队伍”,提升末梢服务新质效。一是机制纵向贯通。全镇共划分221个行政网格、141个企业专属网格。292名网格员结对包联全镇2382户常住户。充分发挥镇村两级代办员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信访代办工作。二是多元横向联通。成立征迁、企地矛盾化解专项工作组,吸纳具有法务工作经历的退休人员加入调解员队伍,同时聘请律师事务所代表与全镇19个村、2个社区签订法律顾问服务协议,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

信访接待室

推行“乡安五事”,绘就矿区新“枫”景。一是平台说事听民声。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各村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建成21个村社区村(居)民说事室,及时排查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二是商量理事问民需。各村社区落实每周“问一问”制度,对收集的群众诉求现场进行办理或提交村级合议会协商研究解决。三是集智议事纳民谏。建立“受理登记、限时办理、按时回复”机制,每半个月召开1次村级合议会,月底召开1次村民说事会。四是合力办事解民忧。镇综治中心每月梳理汇总各村社区上报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统筹镇社会治理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政法资源,为群众提供政策解答、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五是百姓评事定民谱。将“乡安五事”工作法开展情况纳入全镇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让问题解决更透明、村务管理更阳光、干群关系更紧密,形成“有事要商量、群众能当家、干部善干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友谊街道:打造群众家门口“解忧站”,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准格尔旗友谊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企地征拆矛盾高发,基层治理压力较大。为破解城郊治理难题,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六化联动”实现群众诉求家门口解决,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友谊街道联合综治中心

平台建设规范化。依托智慧综治调度指挥平台,配套信访接待、人民调解、律师工作等功能室,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硬件配套智能化。在矿区、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安装智能摄像头400余个,无人机动态发现私搭乱建、垃圾倾倒等违法行为,预警准确率达90%。

智慧综治指挥调度大厅

机制创新特色化。畅通“谊家热线”、村(居)民说事等诉求渠道,整合司法、信访、公安等资源下沉,在“周四说事日”集中调解解决。成立“团议会”“板凳会”“院落会”等居民议事组织,搭建全方位共治平台。

科级领导干部信访接待

党建引领网格化。建立“党员+代办员+网格员”工作机制,街道干部67人全员下沉网格,示范带动94名网格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通过“2小时响应-24小时处置-72小时反馈”闭环管理,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年均处置各类事件500余件。

服务延伸多元化。推行“谊家法律公益日”,依托“一村一法律顾问”资源,每周四轮值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引进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定期开展心理关爱活动;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单亲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制关爱服务包。

法治保障精准化。选派人民调解员33名、法律明白人20名,组建律师服务队伍11人。开展信访听证、矿区法庭观摩,组织青少年法律公益直播、银龄法律讲堂及“民族法治宣传周”等普法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守法,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2024年,友谊街道信访总量下降54%,“五注重五强化”信访工作法治化经验在全区推广。实践表明,基层社会治理需以党建为核心、群众需求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法治为保障,通过机制创新激活治理效能,多方联动形成基层治理合力,由“单管”变“众治”,常态化服务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准格尔旗委政法委供稿)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