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喂2岁孙子吃奶酪棒孙子被呛死,网友:奶奶会有多自责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16:08 1

摘要:是啊,孕事妈多次写过科普,家长们一定一定要学会急救知识,但比急救知识更重要的是——预防。

原创 | 孕事

今天的热搜新闻大家都看到了吗?

真的难以想象奶奶会有多自责,妈妈会有多伤心。

有网友说:妈妈的天塌了。

真的,一句话泪目。

新闻内容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叶盛医生 分享了一个悲痛病例:

新闻和图片来源:@荔枝新闻 @叶盛医生

奶奶喂孙子吃了一根奶酪棒,结果孩子吃的太急不小心呛到了。

膏体瞬间卡进气管,孩子的脸憋得发紫,没法呼吸无法出生。

奶奶见状,立刻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急救并拨打120。

可惜孩子因长时间缺氧严重颅内损伤,最终无力回天。

这样的新闻,真的是看得人心痛不已。

医生也是借此提醒:海姆立克法并非万能,家长喂食需注意。

是啊,孕事妈多次写过科普,家长们一定一定要学会急救知识,但比急救知识更重要的是——预防。

预防儿童异物卡喉,一定要安全喂养,预防大于一切。

很多网友看了新闻,也都是和孕事妈一样惋惜、心痛:

“奶奶已经尽力了 不敢想要多自责。”

“这,一家人该多痛心啊……”

“奶奶要自责多久,以后无论多少年,想到这个事情,都会痛不欲生啊!”

“担心奶奶自责的挺多,孩子妈妈天已经塌了。”

“痛心,太小的宝宝真的不能吃这类的零食啊。”

还有网友纷纷提醒:

“3岁以前奶酪棒,汤圆,麻薯,葡萄,坚果,奶片,糖,果冻,不要给孩子吃了,海姆立克也没用,小孩吃东西不能大笑大哭或者跑的时候吃,老话说食不言寝不语一定要记得。”

“其实奶酪棒的质地类似果冻吧,低龄幼儿严禁果冻,奶酪棒却热销着。”

“:孩子吃东西时候,一定要严肃,不能跑跳,不能哭不能笑,千万不要逗宝宝。”

没错,安全喂养大于一切,一定一定要做好预防。

因为一颗瓜子

我失去了儿子!

因为异物卡喉导致孩子陷入危险、甚至失去生命的新闻很多很多,孕事妈真的看到过很多起。

江苏一名19个月大的宝宝在家人没注意的情况下将一粒瓜子吞下,结果瓜子呛入气管导致窒息。

孩子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自主呼吸,通过紧急手术后,才将孩子救回。

贵州一名5个月大的宝宝被姐姐喂食板栗,结果被卡住喉咙,情急之下妈妈想用手抠,结果板栗越卡越深,板栗壳还划伤了宝宝喉咙。

危急关头,是一名的哥一路打着双闪逆行,才将孩子及时送去了医院。

贵州一名1岁的小男孩,因为进食瓜子误吸呛咳,出现呼吸困难......

等到达医院后,孩子已经重度昏迷,面色青灰,嘴唇发绀,情况已经非常不好。

但医生没有放弃,值班的医生在孩子颈动脉的地方摸到了轻微的搏动,抢救立即开始。

整整70多分钟,医生都在进行持续的胸外按压,他们想把孩子从死神手里抢过来。

但心电监护仪上的画面最终还是落为了一条直线,那滴.....滴....滴.....的声音,刺痛了每一位在场的人的心。

孩子,最终没有救回来。

走出抢救室后,值班医生倪医生就就坐在楼梯间写下了这篇值班日记,她在日记结尾处提到:

“无论你在一个孩子身边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请不要给五岁以下的孩子喂食瓜子、花生、核桃之类的坚果。今天这是一个血的教训,不要认为意外离你很远,其实意外就在我们身边。”

家长们,孩子在用生命给所有家长敲醒警钟:对于异物卡喉,预防太重要了。

孩子为什么容易被呛到?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近200个孩子因气道异物窒息死亡。

这些悲剧90%都发生在居家场景,而家长的一个疏忽,可能就会让死神在5分钟内夺走孩子。

为什么年幼的孩子会被呛到?这三个致命弱点家长们一定要知道:

第一:气管太细:幼儿气管直径≈普通吸管(约0.5cm),而奶酪棒直径普遍超过1cm。

第二:防护机制弱:会厌软骨发育不全,吞咽时不能完全封闭气管入口。

第三:咀嚼能力差:3岁以下儿童咀嚼肌群协调性差,边吃边玩时易分心呛咳。

对于年幼的孩子,这几类食物要重点注意:

●禁止食用类:整颗坚果、果冻、QQ糖、麻薯、蒟蒻制品。

●务必加工类:葡萄、蓝莓、圣女果需切4瓣;苹果、胡萝卜需刨丝;肉类撕成细条。

●高度警惕类:奶酪棒、小馒头、荔枝、花生酱、汤圆、年糕、棉花糖、肉丸子。

避免致命呛噎危险

预防大于一切!

每个家长都要牢记,预防大于一切。

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看护,保护好孩子,危险的食物处理好再给孩子吃,危险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

第一:食物处理标准

●所有圆形食物必须切开。

●黏性食物(如年糕)需捣碎成糊状。

●纤维粗的食材要煮软后撕碎。

第二:喂养安全准则

●固定坐餐椅,禁止跑动进食。

●吃完一口清空口腔再给下一口。

●哭、笑、说话时立即停止喂食。

第三:看护必备常识

●美国儿科学会:4岁以下禁食整颗坚果。

●日本官方警示:5岁前禁食蒟蒻果冻。

第四:家庭急救演练

●所有看护者需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

●每季度全家模拟急救场景。

●致命信号立即行动:当孩子无法出声、嘴唇发紫、丧失意识时,立即开始急救并拨打120。绝对不要用手抠喉。

最后孕事妈要说的是:那个永远停留在2岁的生命,应该成为所有家长的警世钟。

请把这份指南转发到家庭群,打印张贴在冰箱上。

我们多一份认真,孩子就多一道护身符。

来源:孕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