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科学抗“帕”,抗“帕”不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16:47 1

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大脑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从而导致多巴胺递质水平显著降低。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也就是手抖、还有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同时可能伴随焦虑、抑郁、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我

科学抗“帕”

抗“帕”不怕

科学防治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大脑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从而导致多巴胺递质水平显著降低。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也就是手抖、还有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同时可能伴随焦虑、抑郁、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7%,目前全国患者总数已超250万人

手抖、动作慢,就是帕金森?

手抖≠帕金森!震颤分为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及动作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及动作性震颤常常出现在特发性震颤及甲状腺疾病患者中;而坐着不动时手像“搓药丸”一样抖,起身走路时反而减轻,这才是帕金森病典型的“静止性震颤”。记住三个关键信号:1. 动作变慢:系扣子、刷牙比过去多花一倍时间;2. 身体僵硬:转身要挪小碎步,像“生锈的机器人”;3. 表情减少:家人常说“你最近怎么总板着脸”。如果持续3个月以上出现此类症状,建议马上到神经专科做专业评估。

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于帕金森病来说,药不能乱吃,也不能不吃。就像高血压要分阶段治疗,帕金森病也分早中晚期:早期(1-3年),如果只是轻微手抖,不影响生活,可以优先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训练,研究显示每天运动30分钟能延缓帕金森进展;中期(3-10年),当患者出现走路拖步、容易跌倒的情况时,需开始服用多巴胺类药物,但要注意服药时间——比如左旋多巴需在饭前1小时吃,避免和蛋白质食物冲突;晚期(10年以上),可能需要联合用药,甚至考虑脑起搏器手术。确诊后需定期复查,药物调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都说吃药久了会“失效”,其实并不是药没有效果了,而是疾病在不断进展。就像手机用久了电池老化,需要“充电策略”:药效波动时首先需要记录每天症状变化时间,出现异动症也就是手舞足蹈的症状时,需减少单次药量,增加服药次数;当夜间翻身困难时,需睡前服用长效药物。此时就需用到用药记录本并打开手机定时提醒,避免漏服或过量

手术治疗是药物疗效不足时的重要补充手段,脑深部电刺激术简称:DBS,简单来说就是植入电极向丘脑底核等脑区发送电脉冲,从而抑制异常神经活动,具有可逆、可调节的优势,全球90%以上脑起搏器手术均采用此方式。病症典型患者术后震颤缓解率达80%-90%,药物使用剂量可减少30%-70%。

家属在家能帮患者做些什么?

记住 “三防三练”防跌倒:家中过道安装扶手,卫生间铺防滑垫;患者起身前先坐床边晃腿10次,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猛然站立不稳导致摔倒。 防呛咳:吃饭时用厚底小碗,颈部稍前倾;流口水严重者,随身携带柠檬湿巾(酸味刺激吞咽)。 防抑郁:鼓励患者养花、写日记,转移注意力;连续2周出现失眠、哭泣等需及时就医。“三练”指三种康复训练的方式:1. 步态练习:地上贴彩色胶带,让患者大步跨过;2. 声音训练:每天大声朗读“八百标兵奔北坡”;3. 面部操:对着镜子做鼓腮、皱眉、微笑动作。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