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集约化农业 也叫单一农业,或采取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措施,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或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或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保持作物水分供应;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让病虫害管理变得更简单;或利用信息技术、工程技术、肥料技术
生态农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农药残留
蒋高明
我们的餐桌日益丰富,但对于食物的生产方式,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你餐桌上的食物,可能来源于下列9种方式之一,分别是:
一是集约化农业 也叫单一农业,或采取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措施,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或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或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保持作物水分供应;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让病虫害管理变得更简单;或利用信息技术、工程技术、肥料技术等,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其中肥料技术应用最广,按化学成份可划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化肥)、有机无机肥等;按养分组成可划分为有单质肥料、复混(合)肥料(多养分肥料)等;按肥效作用方式可划分为可分为速效肥料、缓效肥料等;按肥料物理状况可划分为可区分为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气体肥料等;按肥料的化学性质可划分为有碱性肥料、酸性肥料、中性肥料等。除此之外,还有生物菌肥、矿物肥、叶面肥等。集约化农业使产量大幅度提高,为典型数量型农业,在粮食增产的同时带来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生物多样性下降与人类健康隐患等问题。
二是设施农业 是一类人工控制环境的农业模式,属高投入、高污染,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业模式。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摆脱自然束缚,实现工厂化生产。此农业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反季节上市。设施农业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前者是遍布世界各地温室蔬菜大棚,其中中国占85%以上;后者即集约化的养殖场。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其中水产养殖包括淡水养殖与海水养殖;畜牧业养殖包括集约化养殖牛、羊、猪、鸡、鹅、鸭等,其中鹅和鸭等水禽类养殖在狭小的空间实现。
三是植物工厂 设施农业里还分化出一种特殊类型,即不用土壤而用可吸收养分溶液的物料(如珍珠岩、蛭石、无毒泡沫塑料等)作为植物生长介质的栽培类型,这种不用土壤,不占耕地,通过营养成分有效供给,满足植物生长的技术,被誉为人类种植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也称为“植物工厂”。无土栽培不仅不受季节的限制,生长快、产量高,而且把农民从繁重的种植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植物生产的工厂化、自动化,持续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食品。常用的无土栽培技术有水培、雾(气)培 、基质栽培等。该类农业模式也是一种典型的数量型农业,其带来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四是住宅农业 是农户或市民在自家居住地发展起来的小型农业模式,该技术可以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激素而生产优质蔬菜或瓜果。消费者亲自参与农业劳动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农户住宅绝大多数都是以一层的庭院为主,土地利用效率相对低。城市屋顶与阳台也可发展为安全的蔬菜生产空间,屋顶农业可增加水利用效率,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同时可生产有机食物。另外,住宅农业还可降低市政污水管网压力,增加小区绿地面积。然而,住宅农业通常面积较小,仅可部分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蔬菜需求
五是白色农业 是利用微生物资源生产食物。该模式既包括真菌生产,还包括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因微生物不需要光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且蘑菇产品为白色,故得名。另外,白色农业生产环境高度洁净,工人需穿戴白色工作服,故被形象化地称之为“白色农业”。但白色农业易发生“白色污染”。
六是蓝色农业 是在海洋水体中开展的水产农牧化活动,是以海洋为生产场所的农业,包括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所开展的海藻、虾、贝、鱼类的养殖业等。在水生环境中,单位面积上水生植物光合能力高于陆地,且易于收获,因此水环境被认为是食物生长的理想之地。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可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并为海洋保健品、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提供丰富的原料。
七是传统农业和畜牧业 是除集约化种植和养殖以外的农业、畜牧业。其中种植业不使用农药化肥,以满足农民自身需求为主,极少量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传统畜牧业又分为种草养畜、天然放牧、生态草业3种形态,其中生态草业包含了部分生态农业内涵。传统的渔业包括淡水渔业与海洋渔业捕捞,不包括集约化水产养殖。
八是生态农业 是利用生态学原理设计的农业产业模式,是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学原理设计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在全部种植或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激素与转基因种子(六不用);或仅使用少量化肥而不使用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农业(五不用)。这2种农业模式的要求高于目前公认的有机标准和绿色标准,其中对农药残留的要求是不得检出。
九是有机农业 是通过第三方有机认证的农业模式,理论上要求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能用转基因种子,但对反季节种植和集约化养殖没有特殊要求,地膜和除草布也允许使用。一般认为有机农业产量低于常规农业,但可通过多种农业形态弥补,如生物多样性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另外,有机农产品售价高于普通农产品,可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其中。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具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生态农业强调生态平衡。它注重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使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例如,在生态农业中,会利用生物多样性来控制病虫害,而不是依赖化学农药。通过种植多种作物,吸引害虫的天敌,从而达到自然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也就避免了农药残留的问题。
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不再被视为垃圾,而是通过沼气池发酵、堆肥等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重新回到农田,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种循环模式不仅减少了对外部化学肥料的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避免了化学肥料可能带来的残留问题。
生态农业推崇绿色防控技术。利用物理、生物等方法防治病虫害,如使用防虫网、诱虫灯、性诱剂等。这些绿色防控手段不仅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还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使得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接触化学农药,从源头上杜绝了农药残留。
生态农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由于不使用化学农药和过度的化学肥料,生态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往往具有更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消费者在品尝这些农产品时,不仅能够享受到美味,更能放心食用,不用担心农药残留对身体造成潜在的危害。这样优质的农产品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也只有经济效益更好,生态农业才能发展下去。
此外,生态农业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没有农药残留的生态农业有助于保护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健康的土壤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和养分,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清洁的水源则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了保障;而清新的空气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
然而,生态农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生态农业的生产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农民掌握更多的生态知识和农业技能;另一方面,生态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销售渠道还不够完善,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一定的压力。
为了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态农业的生产技术。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生态农产品的认证和监管体系,提高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信任度。此外,还应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生态农产品进入消费者的餐桌。
来源:蒋高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