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救灾能力全球第一!台湾名嘴断言:缅甸地震就中国有能力救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9 15:42 1

摘要:“从缅甸发生的这次大地震看,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能力对缅甸地震灾区进行救援!” 当台湾名嘴帅化民在电视节目中掷地有声地说出这番话时,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从缅甸发生的这次大地震看,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能力对缅甸地震灾区进行救援!” 当台湾名嘴帅化民在电视节目中掷地有声地说出这番话时,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

在国际救援的大舞台上,中国的救灾能力真的如此独树一帜吗?这番看似有些 “大胆” 的言论背后,是夸大其词,还是确有依据呢?

2025 年 3 月 28 日 14 时 20 分,一场 7.9 级的大地震袭击了缅甸,震中位于北纬 21.85 度、东经 95.95 度,震源深度 30 公里,距离曼德勒市约 17.2 公里 。

此次地震是今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第 17 次 6.0 级及以上地震,也是缅甸近 100 年来发生的最大震级的地震。

由于震中靠近人口密集区域,且震源深度较浅,地震释放出巨大能量,对缅甸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地震发生后,消息迅速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开来,社交媒体上,受灾地区民众发布的现场照片和视频触目惊心,建筑物倒塌、道路断裂、人们惊慌失措的场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各国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使得缅甸地震的灾情在短时间内被国际社会知晓。

国际地震监测机构也迅速发布地震数据和相关分析,为后续的救援行动和灾害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地震局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启动了境外地震应急响应机制,于 14 时 32 分,即地震发生 12 分钟后,便捕捉到震中附近发生的 6.4 级余震。

随后,中国地震局紧急视频连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云南省地震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贵州省地震局,全面了解震情、灾情等情况。

并组织开展滚动会商研判,调度派出云南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赶赴瑞丽市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

云南作为与缅甸山水相连的省份,在此次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灾情发生后,按照中央统筹部署,云南省委和省政府迅速指挥协调,云南省外办会同省应急管理厅、省卫生健康委、东航云南公司等单位连夜调集物资、组派救援医疗队。

3 月 29 日凌晨 6 时 30 分许,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一行 37 人携大量应急搜救设备和救援物资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发,包机赶赴缅甸震区。

这支救援医疗队携带了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无人机等共 112 套应急救援物资。

全功能生命探测仪能够在复杂的废墟环境中精准探测生命迹象,哪怕被埋人员的生命信号极其微弱,也能被捕捉到,大大提高了救援的准确性和效率。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预警,为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

便携式卫星则保障了救援现场与外界的通信畅通,确保救援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无人机能够快速对受灾区域进行高空侦察,获取灾区的地形地貌、受灾范围和人员分布等信息,为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

中国救援力量的快速行动,展现了中国在面对国际灾害时的责任担当和高效执行力,也为后续的救援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在长期与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救灾经验。

这些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为中国在应对各类地震灾害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2008 年的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这场灾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也让中国在救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中国迅速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援力量,包括军队、消防、医疗等多个部门。

救援人员在恶劣的环境下,争分夺秒地展开救援行动,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在救援过程中,中国认识到了快速响应的重要性,建立了地震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同时,也注重了救援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了救援人员的救援技能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

2010 年的玉树地震,中国在吸取汶川地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救援方案。

在救援过程中,更加注重了受灾群众的心理安抚和生活保障。组织了大量的心理专家赶赴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走出灾难的阴影。

同时,也加大了对受灾群众生活物资的供应,确保他们在灾后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通过玉树地震的救援,中国在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恢复重建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

这些重大地震救灾事件,让中国深刻认识到了地震灾害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救灾模式。

在救援行动中,注重快速响应、科学救援、以人为本,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这些经验不仅在国内的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和科技强国,在救灾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

以 2023 年夏威夷大火为例,这场大火成为美国现代史上最致命的火灾之一,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夏威夷州自诩拥有世界上最大、约有 400 个警报器的综合室外警报系统,但在火灾期间,这些警报器却未启动 。

居民的电力和手机信号中断阻碍了通信,导致人们无法及时获取火灾信息。

许多民众直到大火逼近家园、不得不撤离时,都没有收到任何警报。

毛伊岛居民卡米拉・卡瓦科阿无奈地说:“差不多所有人都在说,我们没收到任何警报,没有收到任何撤离通知。很多人都没有准备,等他们发现不得不撤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很多人都被困住了,非常可怜。”

除了预警系统的失效,美国救灾行动中的资源分配也存在严重问题。

在火灾发生时,当地的消防设施严重缺水,而水竟然都被截留在富人社区和高尔夫球场,普通居民的日常用水都受到严重影响 。

这种对生命的双重标准,无疑加剧了公众对美国政府救灾能力的不满与质疑。

由于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震、海啸等灾害的多发国家,长期的应对过程使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 2011 年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 9 级强烈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的灾害中,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尹光辉表示,当时接触到的日本地震救援队展开的救援行动快速且专业,科学的施救理念和方法,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

他们在救援过程中,注重对生命迹象的精准探测和科学救援方法的运用,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然而近年来,日本在救灾行动中的表现却备受争议,以 2024 年初日本石川县发生的 7.6 级地震为例,地震引发海啸侵袭,给沿海居民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下午才建立了救灾前线指挥机构,反应迟缓,未能及时启动应急计划。

石川县重灾区轮岛市因地震发生严重火灾,约 200 栋建筑已被烧毁,大火烧了 14 个小时都没能被扑灭,暴露出日本消防部门在应对大规模火灾时的能力不足。

在日本地震灾后,还出现了一系列人性丑闻,灾区女性需要结伴上厕所以免受到侵犯,女性哺乳、换衣时需要注意隐私等 。

甚至有报道称,避难所管理员用物资强迫女性就范,“志愿者” 带避难者回家乱来,以子女为要挟强迫母亲等各种行为也开始出现。

这些丑闻的曝光,无疑对日本政府的救灾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也引发了公众对日本救灾体系的广泛质疑与不满 。

【结语】

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救灾中的表现相比,中国救灾能力的优势更加凸显。

台湾名嘴帅化民的观点,从缅甸地震救援以及中国在国际救灾中的诸多表现来看,中国救灾能力确实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不仅在国内救灾中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在国际救灾中积极履行大国责任,为世界各国提供援助和支持。

来源:小彭的灿烂笔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