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不渝:徐必英的传奇人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9 15:37 1

摘要:在城口县,传颂着一位令人敬仰的医者——徐必英。虽已81岁高龄,她仍奔波在治病救人的路上,用毕生精力谱写着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从贫困山区的赤脚医生,到声名远扬的中医师,徐必英凭借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收获了百姓的衷心信赖与赞誉。

在城口县,传颂着一位令人敬仰的医者——徐必英。虽已81岁高龄,她仍奔波在治病救人的路上,用毕生精力谱写着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从贫困山区的赤脚医生,到声名远扬的中医师,徐必英凭借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收获了百姓的衷心信赖与赞誉。

一、苦难中崛起:农业学大寨的“铁姑娘”

1944年6月12日,徐必英降生于巫溪县原长渡乡金城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命运伊始便对她露出残酷一面,刚满8个月时,母亲因病撒手人寰。直到9岁,徐必英才踏入小学课堂。然而,就在她满心憧憬用知识改变命运时,14岁的她被卷入全国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

年纪轻轻的徐必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勇气与担当。14岁时,她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农业学大寨铁姑娘队队长。面对村里分配的庄稼丰产试验田,她带着姑娘们主动承担起挑粪施肥、精心管理的重任。为了种好这块试验田,她们不怕脏累,前往县城单位的厕所挑大粪。在徐必英的带领下,铁姑娘队的试验田产量比男同志的试验田每亩多产出一两百斤粮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即便劳动艰苦,徐必英也从未放下对知识的追求。她一边辛勤劳作,一边利用空闲自学文化知识。18岁那年,她迎来人生伴侣,两人共同挑起家庭重担。随着孩子们相继出生,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她深知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更加沉重。她看到农村山区积贫积弱、医药匮乏,许多人生病后无钱无药不能有效治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治而去,生存环境和生活压力激发了这个年轻女孩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催生了徐必英新的人生理想 —— 成为一名医生,为山区百姓解除病痛,治病救人。就这样,一个为山区百姓驱散病痛阴霾的梦想种子,深深地播撒在她的心底。

二、逐梦杏林:在困境中砥砺前行

贫困乡村缺医少药比缺衣少食更可怕,特别是在徐必英成家育儿后的日子里,看到孩子有个三病两痛时爱莫能助,让徐必英深感揪心。于是进一步坚定了要当一名好医生的信心和决心,为了采集草药,帮助村民治病,她带着孩子,邀请几位草药医生,前往城口县的大山深处开启了寻药问医长途爬涉。1984年6月,为采集草药给村民治病,她带着孩子,邀上几位草药医生,奔赴城口县的大山深处。可天公不作美,连续十八天的连阴雨打乱了所有计划。下雨时,他们只能蜷缩在岩洞里躲避风雨;雨稍停,便争分夺秒地采挖药材。

十八天过去,他们所带盘缠与粮食消耗殆尽。无奈之下,徐必英在城口县大街上摆起看病买药的地摊。令人惊喜的是,她用大山里采挖的草药,竟成功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地摊前每天都挤满了前来求医的人。在好心人的建议下,徐必英下定决心在城口县落户,开起了中医药店和中医诊所。

为提升医术,徐必英开启了艰苦的自学之路。1990年,她参加全国医师考试,报考中医内科和妇科,最终以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成为一名正式医师。然而,命运再次向她发难。丈夫因直肠癌卧床不起,五个孩子嗷嗷待哺,十几亩土地亟待耕种。在体制内医院工作的难得机会面前,她毅然选择留下,继续经营个体中医诊所,守护家人,也守护当地百姓的健康。

三、仁心济世:患者心中的“活菩萨”

多年来,经徐必英医治康复的患者,宛如城口县母亲河——任河中数不清的小石子。每一个康复案例背后,都倾注着她的满腔心血。

城口县葛城街道东方红社区的何安桃,长期被咳嗽困扰,辗转多家医院都未见好转。做生意时,她只能强忍着咳嗽,生怕顾客心生疑虑。听闻徐必英医术高明,何安桃赶紧打电话求助。徐必英二话不说,主动上门会诊,只收取药的成本。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何安桃的咳嗽彻底痊愈,胃病也一并治好了。心怀感激的何安桃,将徐必英的事迹告知30多个朋友,这些朋友在徐必英的精心医治下,也都重获健康。

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一位偏远山村的孩子突发重病。孩子家人心急如焚,却因道路不通,无法及时送医。徐必英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背起药箱,毅然踏上前往山村的崎岖山路。山路崎岖难行,积雪深厚,每迈出一步都艰难万分。她在风雪中艰难跋涉近五个小时,终于赶到孩子家中。经过紧急救治,孩子转危为安。孩子父母热泪盈眶,紧紧握住徐必英冰冷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

城口县复兴街道和平社区阳光水岸的刘仕泽,新冠疫情后患上严重结肠炎,跑遍多家大型医院,治疗效果都不理想,病情反复无常。经人介绍,他找到徐必英。经过三个疗程的中药治疗,刘仕泽彻底康复。他逢人便说,是徐医生给了他健康的身体。

葛城街道的张光清,因多种妇科疾病,结婚十多年都未能生育,这给传统观念浓厚的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四处求医无果后,她找到了徐必英。徐必英凭借独特医术,为她精心治疗。两个月后,张光清成功怀孕,如今已育有两个孩子。每年,张光清夫妇都会挑选一条鲜活的大鱼,送到徐必英家中,以表感激之情。

四、初心不改:81岁的坚守

1998年,徐必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在学习上愈发刻苦,在医疗服务中对患者也愈发体贴入微。城口县山大坡陡,出诊常常要步行四五个小时,可她从未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

如今,81岁的徐必英依旧精神矍铄。她常常拖着小行李拖车,不辞辛劳地为患者送医送药。她坚定地表示:“只要我还能走动,就会一直干下去。”徐必英用一生的坚守,深刻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内涵,成为百姓心中永远闪耀的白衣天使。

在城口县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流传着徐必英的动人故事。她不仅治愈了患者的身体,更温暖了他们的心灵。徐必英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投身医疗事业,为守护百姓健康贡献力量。

来源:时代传媒1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