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活在世上,每天都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言语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话都值得说出口,说话虽必要,如何说、说多少却大有学问。减少言语不仅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还能让人显得更加睿智和安全。特别是到了六十岁之后,经历了半生的人情世故,剩下的日子里少说
人活在世上,每天都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言语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话都值得说出口,说话虽必要,如何说、说多少却大有学问。减少言语不仅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还能让人显得更加睿智和安全。特别是到了六十岁之后,经历了半生的人情世故,剩下的日子里少说话不仅是智慧的体现,更是保护自己、让自己过得更舒适的最佳方式。
许多人烦恼、麻烦和不愉快大多源于与他人的言语交流。所谓“言多是祸”,这句话历经千年依然有着深刻的哲理。到了这个年纪你会发现,前半生中的很多矛盾和不快都是由于言语不慎造成的。也许你无意间的一句话就冒犯了别人,或者因为话说得太多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甚至有时你会跟别人分享自己的隐私,结果却被四处传播,使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即便与家人相处,有时候也会因为几句不合时宜的话而影响情绪,心情变得郁闷。因此,少说话可以避免麻烦,减少生气的机会。夫妻双方退休后相处的时间增多,若能少说些话,保持沉默,便不会有争吵的火种,也就少了矛盾的机会。话说多了,只会给自己带来不愉快。
与子女相处同样应该少说话。孩子们的工作、小家庭的事情尽量少参与,少提建议和意见。你的观点不一定对孩子起到正面作用,反而可能因话说得多而让他们感到厌烦。家中少说话,既能减少麻烦和生气的机会,身边的人或许会因此更加尊敬和喜欢你。
说话需要把握分寸。俗话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无论与谁交往,都要注意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能少说就不多说;能慢慢说就不急于表达;能含蓄说就不直白表达。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掌握言语的尺度,深知直言带来的危害。人际交往中,控制好言语的缰绳,才能守护内心的宁静,保留一份神秘感。
不要轻易向他人敞开心扉。所谓“少言是修养,闭嘴是智慧”。与任何人相处时,不要因为一时投缘就透露过多信息。在生活中,如果遇到感觉很投缘的人,可能会愿意与他们分享很多事情,包括家事、工作和个人隐私等。然而,一旦日后有了利益冲突或不小心得罪了对方,你说过的话就会成为攻击你的武器。真正的情商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毫无保留地分享一切。如果不到二十分钟别人就知道了你的一切,这不是厚道实在的表现,而是愚蠢的做法。
说话时要注意听者的感受。与人聊天时,即使出于真诚和好意,也有可能因为说得太多而触及敏感话题。也许你无意间的一句话,在别人听来却变了味。例如,与同事或邻居聊天时讲述自己子女的优点,本意只是随便聊聊,但在别人听来可能觉得你在炫耀。这样的话语会让人心生不满,甚至嫉妒。正如“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人群中说的话越多,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言语失当,想要弥补将十分困难,最终可能导致尴尬的局面。与其事后后悔,不如在开口前先权衡利弊,管住自己的嘴巴。
余华老师说过:人与人交往还是少说话,克制表达欲望。确实如此,无论是社交场合还是家庭生活中,“言多必失,语多伤人”。《道德经》里提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话说得越多越容易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里。少说话,适当沉默,就像握住了安身立命的利器。能够自如运用这一利器的人,都是高情商的人。学会少说话,克制表达欲望,对每个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为了耍心机,而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避免惹麻烦、减少生气的最有效方法。对于六十岁的人来说,余生不过二三十年,要想活得舒服一点,就是少说话,少惹麻烦,少生气。希望大家共勉。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