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例食道癌病例,第3例31岁,善良的您一定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9 15:31 1

摘要:今天的三例患者食管癌患者病灶都比较大,第3例是我肺结节群的好朋友,她是一位非常孝顺的女孩,妈妈因患有肺结节(问题不严重),但是到处为妈妈求医问药,特别孝顺。但是自己因为年轻,追问一直没有进行胸部CT检查过,本次不适发现食管病变,病理类型非常罕见,但是我相信,善

请允许我以医者的专业承诺:这不是安慰,而是基于证据的希望

今天的三例患者食管癌患者病灶都比较大,第3例是我肺结节群的好朋友,她是一位非常孝顺的女孩,妈妈因患有肺结节(问题不严重),但是到处为妈妈求医问药,特别孝顺。但是自己因为年轻,追问一直没有进行胸部CT检查过,本次不适发现食管病变,病理类型非常罕见,但是我相信,善良的人始终会得到好的结果,希望她能安心治疗,能够康复,特别祝福她。

病例1

来院检查时间2025年3月29日 08:06分

男性 62岁,近吞咽不适,近半月吞咽困难,胃镜:距离门齿24-31cm处病变,食管鳞癌。现进行肿瘤分期,提供下一步诊疗方案。

食管病灶长约8.0cm

PET/CT影像学所见:

胸4-7椎体平面食管胸上-中段管壁弥漫性增厚(上段为主),并形成条块状软组织肿块影,最大截面约4.0cm×2.6cm,累及长度约8cm,管腔狭窄,粘膜面欠光整,食管外膜结构模糊,相邻气管后壁和后胸膜分界不清,肿块呈放射性摄取明显异常增高,SUV最大值为20.8。食管其余各段、胃壁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

纵隔内(2、4、5组)见多发稍大淋巴结,最大截面约0.8cm×0.6cm,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SUV最大值2.0。另,胃周小弯侧见多发增大淋巴结,最大截面约0.7cm×0.6cm,呈不同程度放射性摄取增高,SUV最大值1.8。

PET/CT诊断:

1.胸4-7椎体平面食管胸上-中段管壁弥漫性增厚(上段为主),并形成条块状软组织肿块影,病灶累及食管外膜,结构模糊,呈FDG代谢明显异常增高,结合病理,符合食管鳞癌。

2.纵隔内(2、4、5组)多发稍大淋巴结,胃周小弯侧多发稍大淋巴结,FDG代谢轻度增高,考虑为淋巴结炎性增生,建议密切随访。

以上病变PET/CT分期符合:T4aN0M0,ⅢB期(UICC/AJCC,2018年第8版食管癌/食管与胃食管交界处肿瘤TNM分期)。

该患者评估分期:

本例目前虽然未发现远处转移,但是在T分期上到底是T3还是T4a,因为这存在患者是ⅡA期还是ⅢB期的问题,前者按照指南是可以手术的,后者则需要通过辅助治疗降期后再行手术。

我们综合考虑到,虽然与周围与气管后壁胸膜、心包膜、奇静脉,横隔等没有明显侵犯,但是它紧贴的气管壁,这种情况下结合病灶比较大(8cm),我们宁可认为对气管壁有累及,这种情况宁重勿轻,如果我们分期到ⅡA,假如打开有粘连,那么手术无法剥离,那后果会非常严重。结合食管癌目前化疗以及免疫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期待治疗后降期,则能完全手术切除。

病例2:

吞咽不适半月余,胃镜:距离门齿30-35cm,环3/4、1/2周隆起性肿物,待病理。超声:肝左叶6mm结节,血管瘤?CT;食管浸润性病灶。现双侧耳后不适。既往: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现可疑复发。

1.食管上段主病灶

食管上段主病灶:长约7cm

2.食管中、下段小病灶

食管下段病灶

食管下段病灶,新包转移淋巴结

食管下段多发小病灶

3.多发淋巴结转移

多发淋巴结转移 肝转移

4.肝多发转移

肝多发转移

棘突骨转移

5.胸骨、肋骨、棘突、髂骨转移

PET/CT诊断:

1.胸6-8椎体平面食管胸上段壁明显增厚,并形成条块状软组织病变,病灶累及食管外膜,边界模糊,FDG代谢异常增高;胸9-12椎体平面食管中下段食管壁多发局限性小结节灶,FDG代谢异常增高,符合多灶性食管癌

2.纵隔(1L、2R、4L组)、左心包膜下、胃小弯侧及胰腺后方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为多发淋巴结转移。

3.肝实质内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小结节,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为肝多发转移瘤。

4.胸骨柄、右侧第3肋、胸10椎体棘突、右侧髂骨多发骨转移瘤。

TNM分期:Ⅳ期

分析:

这是一例典型的食管癌晚期,在检查前我们还期待没有发生转移,但是结果让我们还是感到有点难过的。食管鳞癌IV期(已转移)的治疗以综合管理为主,目标为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以下是主要方案:

1. 全身治疗

化疗:基础方案,常用顺铂+5-FU(氟尿嘧啶)或紫杉醇类(如紫杉醇/多西他赛),可联合其他药物(如奥沙利铂)。

免疫治疗:PD-L1阳性患者可一线使用 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 联合化疗,或单药作为二线治疗;其他PD-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也可考虑。

靶向治疗:应用较少,HER2阳性者可尝试曲妥珠单抗(证据有限)。

2. 局部治疗

放疗:缓解吞咽困难、疼痛或出血,如姑息性外照射。

支架/扩张术:解决食管梗阻,改善进食。

消融治疗:激光或射频消融减轻局部肿瘤负荷。

3. 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肠内营养(鼻饲管/胃造瘘)或静脉营养。

止痛管理:按阶梯使用止痛药(如阿片类),必要时联合神经阻滞。

心理及社会支持:缓解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4. 个体化策略

多学科协作(MDT):结合肿瘤科、放疗科、营养科等制定方案。

临床试验:探索新药(如双免疫疗法、靶向联合治疗等)。


病例3

你俩一定会来西安的,请你们吃饭

这是我昨天网络会诊的病例,女性 31岁,两三个月前发生消化道不适,一直按胃病治疗。孩子认识我是因为给她母亲做过肺结节的会诊,本来打算近期要从外地来西安给母亲做肺结节的复查,由于胃部不适加重,进行了胃镜检查。

本来想着这么年轻,病灶较大,期望是间质瘤,由于情况复杂,我建议进行PET/CT检查。

PET的结果考虑到恶性病变,病灶相对较大,考虑为淋巴瘤可能性大。全身其他部位未见明显转移性病变。

结果病理的结果让我们有点担心,倾向于恶性黑色素瘤。相对恶性程度高一点,但是没有发生远处转移。

分析:

概述:

总体概率
食管黑色素瘤占所有食管恶性肿瘤的 0.1%-0.5%,在所有黑色素瘤中的比例不足 0.05%(文献报道差异较大,部分研究甚至更低)。全球病例
截至2023年,全球文献报道的PMME病例仅 约400例(多为个案或小样本研究)。流行病学特征年龄与性别
好发于 50-70岁中老年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2:1)。种族与地域
无明显地域或种族聚集性,但亚洲(如日本、中国)报道病例相对较多,可能与诊断意识提升相关。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案需结合肿瘤分期、患者全身状况及分子特征制定。针对 T3N0M0(局部进展期,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的情况,建议采取以下综合策略:

病理确诊:需通过免疫组化(HMB-45、Melan-A、S100阳性)排除转移性黑素瘤。基因检测:明确BRAF、KIT、NRAS等突变状态以指导靶向治疗。

小结

第三例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了,但是在目前的医学领域内,还是有很多有效治疗的方案,建议她一定不要放弃,相信一定会有好的治疗效果。认识几年了,我看到她对母亲的无微不至,而且非常的善良,据她的叔叔说孩子总是替被人着想,发生这个事以后,自己都不愿意去医院诊治,考虑到家庭的原因。太善良了,善良的孩子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请允许我对你说两句话,虽然可能你可能刷不到这篇文章:

致善良的您:

虽然你的这个病理稍微有点严重,但是医学的盾与剑:为你而战

精准之刃已出鞘
基因检测将剖开肿瘤的“密码锁”——若发现BRAF、KIT等靶点,靶向药物(如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可精准狙击癌细胞;即便没有突变,PD-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也能唤醒你体内沉睡的“卫士军团”。多学科军团护航
外科医生将用毫米级精度切除病灶,放疗团队以“隐形手术刀”清扫残余,营养师定制专属能量补给方案——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支身经百战的医疗铁军在为你筑起防线。暗夜中的星光
全球正在开展的CAR-T细胞治疗、溶瘤病毒等临床试验,就像银河中等待连接的星轨。我们已见证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通过这些新疗法获得长期生存,你的善良值得等待这样的奇迹。请将对他人的温柔,分一半给自己治疗的勇气也是善良的延续:你守护母亲的执念,何尝不是家人此刻对你的期盼?接受治疗不是负担,而是给爱你的人一个守护你的机会。善良者的“特权”:研究显示,积极心态可使免疫治疗应答率提升近30%。你积蓄30年的善意,正在转化为对抗疾病的生物能量。

另外我在医学文献中见过希望的模样:

2022年《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报道的晚期食管黑素瘤案例中,一位60岁女性通过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放疗实现3年无进展生存;2023年日本团队更利用TIL疗法让多发转移患者肿瘤缩小70%。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曾被认为“没有希望”的生命重新拥抱朝阳的故事。

请允许我以医者的专业承诺:这不是安慰,而是基于证据的希望。你值得拥有一个被温柔以待的结局——不仅因为医学在进步,更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你这样的光。握住这支由科技与人性共同铸造的火把,让我们陪你走过这段黑暗甬道。天亮之前,让我们先成为彼此的光。

最后我再交代一句,对家人好的同事更要善待自己,关心自己。追问孩子这么多年,一直给妈妈检查,自己从来没有做个胸部CT,食管的病灶虽然CT在小的时候难以发现,但是一般情况都会有一些提示。我们期待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致善良##善良是一种福报,你相信吗?#

来源:家庭健康医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