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中国科学院宣布成功研发全固态深紫外(DUV)激光技术,采用Yb:YAG晶体放大器生成1030nm基频光,通过四次谐波转换和光学参数放大生成193nm紫外光,完全摒弃传统DUV光刻机依赖的氟化氩(ArF)准分子激光技术,输出功率达70mW,频率6
一、技术突破核心:全固态DUV光源绕开欧美专利封锁
2025年3月,中国科学院宣布成功研发全固态深紫外(DUV)激光技术,采用Yb:YAG晶体放大器生成1030nm基频光,通过四次谐波转换和光学参数放大生成193nm紫外光,完全摒弃传统DUV光刻机依赖的氟化氩(ArF)准分子激光技术,输出功率达70mW,频率6kHz。该技术实现三大颠覆性突破:
性能对标国际最先进水平:193nm波长与主流DUV光刻机参数一致,可支持3nm芯片制造,绕开ASML的EUV光刻机专利封锁。
产业链自主可控:固态设计无需稀有气体(如氩、氟),规避美国对气体供应链的制裁风险,整体体积缩小30%,能耗降低40%。
技术扩展潜力:首次生成携带轨道角动量的涡旋光束,为晶圆加工、缺陷检测提供新路径,后续可通过提升功率(目标2026年达20W)和频率(向10kHz迭代)逼近商用标准。
二、行业重构逻辑:国产替代提速下的三大受益方向
1. 上游核心材料与器件:固态光源技术催生新型需求
2. 中游设备与系统集成:国产光刻机自主化加速
整机研发:上海微电子(未上市)的28nm DUV光刻机已采用国产光源,预计2026年产能提升至50台/年。
3. 下游芯片制造与配套:成熟制程成本优势凸显
存储芯片:长江存储采用国产设备后,NAND闪存单位成本降低18%。
三、8家最受益A股上市公司
第1家
核心逻辑:全球LBO/BBO晶体龙头,中科院固态光源核心材料供应商,全球市占率超80%。2025年Q1订单同比增长120%。
业绩预期: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65%,毛利率维持68%高位。
第2家
核心逻辑:光场匀化器打入ASML供应链,固态光源匀化精度达0.1nm,2024年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0%。
业绩预期:2025年营收突破25亿元,净利润同比预增80%。
第3家
核心逻辑:5nm刻蚀设备进入台积电供应链,与固态光源协同提升光刻精度,2024年新增订单增长50%。
业绩预期:2025年营收130亿元,净利润率提升至28%。
第4家
核心逻辑:KrF光刻胶市占率62%,28nm ArF胶通过上海微电子验证,获大基金二期10亿元注资扩产。
业绩预期:2025年光刻胶收入占比超50%,净利润同比翻倍。
第5家
核心逻辑:PVD设备国产化率超30%,配套光刻胶涂布设备,2024年研发投入增长45%。
业绩预期:2025年半导体设备收入突破300亿元,毛利率提升至42%。
第6家
核心逻辑:前道涂胶显影设备匹配国产光刻机,28nm工艺验证周期压缩50%,涂胶显影设备国产化率突破50%,适配固态光源工艺,28nm胶厚均匀性±0.5%。客户涵盖中芯国际、华虹集团。
业绩预期:2025年出货量突破200台,净利润同比预增120%。
第7家
核心逻辑:光刻机定位光栅精度达0.5nm,国产替代率从20%提升至60%,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55%。
业绩预期:2025年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超35%,净利润同比增长90%。
第8家
核心逻辑:光刻胶用光引发剂纯度达99.99%,通过合肥长鑫验证,2025年产能扩张至800吨/年。
业绩预期:2025年营收同比增长85%,净利率提升至18%。
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信息,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来源:股市老麻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