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啸虎的新办公室依旧隐匿于深巷之中。穿过曲折的走廊,一扇紧闭的木质门悄然出现在尽头,门上除了“金沙江创业投资(GSR Ventures)”几个银色大字外,别无他物。这样的布置,不禁让人猜测其主人的性格——或许是个深藏不露的隐士。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朱啸虎在移
朱啸虎的新办公室依旧隐匿于深巷之中。穿过曲折的走廊,一扇紧闭的木质门悄然出现在尽头,门上除了“金沙江创业投资(GSR Ventures)”几个银色大字外,别无他物。这样的布置,不禁让人猜测其主人的性格——或许是个深藏不露的隐士。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朱啸虎在移动互联网的硝烟中曾热衷于为项目摇旗呐喊,如今AI新浪潮汹涌而来,他依旧不吝分享观点,核心词汇始终围绕着“商业化”。
谈及投资AI应用的策略,朱啸虎直言不讳:“有些人偏爱那些高大上的概念,比如AI Agent、AI Coding,看似酷炫无比。而我们则更接地气,关注的是项目能否商业化,谁来买单?销售周期多长?能否快速成交?商业化是否可持续?用户留存率高不高?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对于当下火热的具身智能领域,他更是泼了一盆冷水:“我们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但最近几个月都在悄然退出。我问这些CEO,你们的商业化客户在哪里?他们描述的大多是想象中的客户,谁会花十几万买个机器人干那些活?”
即便是风口浪尖上的宇树,朱啸虎也保持理性:“虽然宇树在科创板上市前景看好,但我们更喜欢投基本面扎实的项目。动能投资虽好,基本面才是王道。”
朱啸虎的投资理念一直独具特色,他善于在共识形成之前布局,又在共识一致时退出。比如ofo小黄车,他早早入局,当估值飙升,其他投资人蜂拥而至时,他却开始转让股份,全身而退。不看好具身智能,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并不代表他否定整个机器人赛道。在他看来,保持清醒,是早期投资人最宝贵的品质。
让他最兴奋的是,他在一线看到的项目和数据。“你知道吗?那个产品去年收入多少?7000万美金!一个创业两年多的企业,仅凭一款简单产品,就实现了如此惊人的收入。而且,收入月环比增长20%,这个数字真的让我很激动。所以今年我们比去年要忙很多,完全是以数字驱动的投资逻辑,而且这样的项目通常都不需要烧钱。”
上个月,金沙江创投刚宣布与科勒资本达成一笔S交易,主导方正是金沙江。众所周知,S交易难做,但朱啸虎自有妙招:“说实话,S交易确实难,因为涉及太多维度。但我们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最大化老LP的利益,这是底线,其他条件都可以谈。”
在投中网与朱啸虎的对话中,他分享了自己的投资哲学:“今天确实有很多赛道看不清楚,但共识又非常集中。我们考虑的是两个维度,一个是共识的高低,另一个是商业化的可能性。去年我们聚焦在没有共识但商业化清晰的赛道上,比如消费和AI应用。消费并非没有共识,只是很多基金投不了,所以消费公司的性价比特别高。AI应用去年几乎没有共识,大部分资金都涌向了基础模型。今年这两个方向都有所变化,但我认为现在仍是投资消费和AI应用的好时机。”
朱啸虎对AI应用的热情溢于言表:“我们在AI应用企业上看到了团购早期的增长速度。月环比增长20%,这在过去几年是前所未有的。基础模型能力已经足够强,可能还有10%或20%的提升空间,但那已不重要。现在的模型能力已经能满足很多场景下的用户需求,而且用户愿意付费,这才是关键。”
他举例说:“有个年轻的创业者做了个AI硬件,像名片一样薄,贴在手机后面,就能自动生成会议纪要。技术不难,就是接入了ChatGPT。你猜猜这个产品去年收入多少?7000万美金!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功能点,就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收入。所以,机会真的很多。”
对于AI的未来,朱啸虎持乐观态度:“我认为,在AI应用领域,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我们现在根本想不到的新需求。但关键是要密切关注市场,和创业者保持紧密沟通,了解一线情况。这样,我们才能提前布局,抓住机遇。”
谈及投资人的自我修养,朱啸虎表示:“我们要有职业精神,食其禄,忠其事。不要被外界声音干扰,保持理性,精密计算,分得清主次轻重。这样,我们才能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朱啸虎的投资故事,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商业逻辑演绎史。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有坚持理性,聚焦基本面,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投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战略顾问陈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