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对2型糖尿病(T2DM)多重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和循证证据的不断积累,治疗理念已由“逐步加药”的传统路径转向“早期联合”控糖策略”[1-4]。在此背景下,《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1]首次将基础胰岛素/GLP-1RA固定比例复方制剂(FRC)纳入
随着对2型糖尿病(T2DM)多重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和循证证据的不断积累,治疗理念已由“逐步加药”的传统路径转向“早期联合”控糖策略”[1-4]。在此背景下,《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1]首次将基础胰岛素/GLP-1RA固定比例复方制剂(FRC)纳入口服药(OADs)控制不佳患者的起始胰岛素推荐,为临床控糖开辟新路径。
那么,在实际诊疗中,面对OADs治疗效果不佳的T2DM患者,如何贯彻早期联合治疗理念?FRC治疗应在何时启动?剂量又该如何优化调整,以助力患者实现更快速、平稳的血糖达标?
本期《国际糖尿病》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茜医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许丰医生、保德县医疗集团闫磊医生,结合三个真实病例,深入解析并分享他们在临床一线践行“早联合、优控糖”策略的宝贵经验。
病例亮点速递
治疗挑战:三位患者糖尿病病程5~9年不等,血糖持续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9.8%左右,提示单纯OADs治疗方案难以实现血糖达标。
破局关键:及时起始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治疗,快速降低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小时血糖(2hPPG),同时可每天调整剂量,满足个体化需求。
临床启示:对于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甘精利司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不仅强效控糖、安全起始,有助于体重管理,而且用药便捷,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
病例一
病例简介
男,65岁。主诉:发现血糖升高9年,血糖控制不佳1月。
9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糖尿病。前几年患者未予重视,未予治疗。近三年开始药物治疗,目前应用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降糖,近1月患者自测血糖控制不佳,FPG 11 mmol/L左右,伴肢端麻木,不伴泡沫尿,无明显视物模糊,无恶心、纳差,无胸闷、气短,以“T2DM”收住入院。
高脂血症5年,未治疗。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等,无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诊断
T2DM、T2DM性周围神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灶、脂肪肝、高脂血症。
入院治疗
出院治疗
门诊随访
治疗体会
多种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经住院强化治疗后选择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I)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FPG及2hPPG,无明显胃肠道反应,且无低血糖发生;一天一针联合OADs方案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满意,增加依从性,可每天调整剂量,有助于实现血糖优质达标。
病例二
病例简介
男,66岁。主诉:口干、多饮、多尿5年,夜尿增多半年。
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升高,最高血糖不详,考虑“糖尿病”,予以西格列汀二甲双胍(Ⅱ)(西格列汀50 mg、二甲双胍850 mg)BID+恒格列净10 mg QD口服降糖,在家未规律监测血糖。
近半年自觉口干加重,夜尿增多,每日饮水约2000 ml,夜尿1-2次/晚,不伴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完善相关检查示血糖高、TG高、LDL-C高,以“糖尿病”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食欲尚可。大便正常,夜尿增多,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有血压升高病史,最高血压150/100 mmHg,未监测,未用药;否认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诊断
T2DM、高脂血症、高血压病1级。
治疗方案及目标
治疗经过
3个月后复查
治疗体会
糖尿病治疗已从以“降糖为主”的血糖管理阶段,迈入“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时代。FRC凭借覆盖多重病理机制、简化方案、减轻用药负担等优势,契合这一治疗理念。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兼具强效、便捷、安全、经济,为患者提供了更优的血糖管理选择。
病例三
病例简介
女性,58岁。主诉:发现血糖高6年,双足麻木1年。
202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每日饮水约4 L,夜尿3-4次,无明显多食、体重下降,就诊于某中心医院检查FPG 9.8 mmol/L,诊断为“T2DM”,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瑞格列奈片口服降糖,平时用药不规律,未监测血糖。
2024年出现双足麻木,无视物模糊、周身瘙痒、走路踩棉花感等症状,未重视。2025年6月健康体检显示FPG 11.5 mmol/L,遂就诊于我院。
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185/110 mmHg,口服厄贝沙坦150 mg QD治疗。母亲患有糖尿病。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诊断
T2DM、高脂血症、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轻度脂肪肝。
治疗过程
出院后随访
治疗体会
T2DM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为了减少体重增加,建议使用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该方案可以达到一针双效的作用,并带来多重获益,包括强效降糖、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有利于体重管理,以及简化治疗方案等。
总 结
当前T2DM治疗正步入“早联合、早获益”的全新时代。对于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需及时启动注射治疗,尤其是选择兼具多重机制、强效安全的降糖药物已成为打破控糖瓶颈的关键。在Lixilan-O-AP[5]和SoliD[6]研究等循证证据的有力支持下,《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不仅突出强调了早期联合治疗的必要性,更将FRC作为起始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推荐。
本期三位临床专家通过详实的病例分享,深入诠释了如何将先进治疗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从而切实提升治疗效果。他们的临床实践不仅再次验证了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在T2DM早期联合治疗中的价值,也为广大医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疗参考,推动糖尿病管理朝着更早期、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Matthews DR, Paldánius PM, Proot P, et al. Glycaemic durability of an early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vildagliptin and metformin versus sequential metformin mono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VERIFY): a 5-year,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trial. Lancet. 2019 Oct 26;394(10208):1519-1529. doi: 10.1016/S0140-6736(19)32131-2. Epub 2019 Sep 18. PMID: 31542292.
[2]Adler AI, Coleman RL, Leal J, et al. Post-trial monitoring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intensive glyca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extended from 10 years to 24 years (UKPDS 91). Lancet. 2024 Jul 13;404(10448):145-155. doi: 10.1016/S0140-6736(24)00537-3. Epub 2024 May 18. PMID: 38772405.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4):311-398.DOI:10.3760/cma.j.cn311282-20210304-00142.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5,17(01):16-139.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41203-00705.
[5]Yang W, Dong X, Li Q,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benefits of iGlarLixi versus insulin glargine 100?U/mL or lixisenatide in Asian Pacific people with suboptimally 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on oral agents: The LixiLan-O-A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2 Aug;24(8):1522-1533. doi: 10.1111/dom.14722. Epub 2022 May 12. PMID: 35441412.
[6]Liu M, Gu W, Chen L, et al.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GlarLixi versus IDegAsp in Chinese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suboptimally controlled with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The Soli-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4 Sep;26(9):3791-3800. doi: 10.1111/dom.15724. Epub 2024 Jun 22. PMID: 38922731.
专家简历
陈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中华糖尿病杂志》等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2部。
许丰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湖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秘书
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临床精准医疗分会青年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青年基金各1项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Bioactive Materials”、” JAMA internal medicine”和“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论文8篇、CSCD 1篇
获得欧洲钙化组织协会(ECTS) “ECTS EAST-MEETS-WEST TRAVEL AWARD”
参与编写内分泌代谢病学(第4版)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杂志审稿人
闫磊
保德县医疗集团
保德县医疗集团内科主治医师
忻州市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山西省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老年医师分会委员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来源:国际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