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差役警示:阳寿未完先行三事,跳出生死簿,阎王也对你无可奈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9 14:18 1

摘要: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本文资料来源:《地藏菩萨本愿经》 《法华经·普门品》 《六度集经》等古代典籍。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本文资料来源:《地藏菩萨本愿经》 《法华经·普门品》 《六度集经》等古代典籍。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生死之事,看似无常,实则有迹可循。生死簿,冥界中记录众生寿命长短的神秘典籍,掌管着每个人生死的奥秘。

古人常说:"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这话道出了生死由命、难以自主的无奈。

可《地藏经》却记载:"若有众生,不作诸善,多造众罪,如是之人,命终之后,落于恶道。"

这看似矛盾的说法,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玄机?人真的只能任由生死簿上的记载摆布吗?

话说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东有一位名叫裴德的富商,为人仁厚,常布施济贫,在城中颇有声望。

这一年冬日,裴德染上重病,高烧不退,几位名医轮番诊治,却都摇头叹息。

"老爷,您这病..."一位老医师欲言又止。

裴德虚弱地问道:"郑老,我们相识多年,有话直说无妨。"

郑医师叹了口气:"老爷的脉象极弱,恐怕...恐怕阳寿将尽啊。"

裴德听闻此言,不惊不惧,平静地点点头:"生死有命,我已看淡。只是家中幼子尚小,恐无人照料啊。"

当晚,裴德昏昏沉沉之际,忽见两位身着黑衣的差役站在床前,面无表情地说道:"裴德,你的阳寿已尽,我等奉阎王之命,前来带你入地府报到。"

裴德心中大惊,勉强支撑着问道:"可否容我再活些时日?"

黑衣差役冷冷道:"生死簿上明确记载,你今日寿终正寝,丝毫不得拖延。"

话音刚落,裴德只觉一阵天旋地转,魂魄出窍,随着两位黑衣差役穿过阴暗幽冷的路径,来到了一座宏伟的殿堂前。殿上坐着一位威严的黑面官员,正是阎罗王。

阎罗王翻开面前厚厚的生死簿,找到裴德的名字,点头道:"裴德,四十五岁,今日寿终。"接着又翻看另一册记录善恶的簿册,眉头微皱:"此人虽无大恶,但也无大善,应按生死簿上记载,送往轮回。"

就在这时,殿外走进一位白须老者,身着道袍,手持拂尘,正是南斗星君。

"阎王,这裴德虽无大善大恶,但他曾在旱灾之年捐粮救济饥民,又修建了三座桥梁,方便乡邻往来。这些功德,足以延寿三年。"南斗星君拱手道。

阎罗王沉吟片刻:"生死簿乃天定,岂能随意更改?"

南斗星君笑道:"天道有常,亦有变。善恶之报,乃天理昭彰。若人行善积德,自能改变命数。"

阎罗王思索良久,终于点头:"既如此,且让他返阳三年,看他如何行事。"

裴德被送回阳间,猛然从床上坐起,家人见状惊喜交加。从那以后,裴德时刻谨记阎王之言,更加积极行善。

他散尽家财,建造义学,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识字;设立粥棚,赈济孤寡老人;还亲自前往寺院,抄写经文,供人诵读。

转眼三年将尽,裴德依旧精神矍铄。一日,他在义学中教导孩童,忽见那两位黑衣差役又出现在眼前。

"裴德,三年期满,该随我们走了。"差役冷冷道。

裴德叮嘱学生继续用功后,从容跟随差役再次来到阎罗殿前。

阎罗王见到裴德,翻开生死簿道:"裴德,你三年期满,本应归来。不过...这三年来,你广布善缘,积德无数。依照天规,善行可延寿,恶行则折寿。你所积之善功,足以再延寿十年。"

裴德恭敬地叩谢阎罗王的恩典。

阎罗王又道:"但我提醒你,再过十年,生死簿上你的名字必将被勾除,到时莫要心存侥幸。"

裴德再次被送回阳间,他更加发愤行善。不仅继续维持义学和粥棚,还组织人手疏通水渠,解决了当地百姓多年来的灌溉难题;遇到天灾人祸,他总是第一个慷慨解囊;见到争执纠纷,他必定公正调解。

善举广被天下,引来不少赞誉。有人问他为何如此热心助人,裴德只是微笑道:"助人为乐,何须理由?"

又过了七年,一位游方高僧来到长安,闻听裴德的善行事迹,特地前来拜访。

"施主心地纯善,所行之善事,已超越寻常功德。"高僧赞叹道。

裴德谦虚地说:"贫僧过奖了,只是尽己所能,略尽绵力罢了。"

高僧意味深长地说:"施主可知,阳间一日,地府一年。地府中的事,往往与阳间相通。施主行善十年,已在地府引起不小波澜。"

裴德心中一动:"法师此言何意?"

高僧微笑道:"天机不可泄露太多。只是提醒施主,继续坚持善行,或有意外之喜。"

裴德将高僧的话记在心中,更加努力行善。他开始关注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比如监狱中的囚犯、城外的麻风病人,甚至是那些被社会唾弃的人。

"人皆有佛性,何分贵贱善恶?"裴德常这样对人说。

十年期限还剩三年之际,长安城突发瘟疫,百姓死伤无数。朝廷虽派官员赈灾,但收效甚微。裴德不顾家人反对,亲自带人进入疫区救治病人。

"裴老爷,那瘟疫区太危险了!"家仆劝阻道。

裴德坚定地说:"若因畏惧而不去救人,岂不辜负这十年来的修行?"

裴德在疫区日夜操劳,终于控制住了疫情,却自己染上了重病。他躺在病榻上,气若游丝,家人围在床前哭泣。

就在此时,那两位黑衣差役又出现在床前,对裴德说:"裴德,虽然十年未到,但你已耗尽阳气,不得不提前带你走一趟了。"

裴德虚弱地点点头,跟随差役再次来到阎罗殿前。阎罗王见到裴德,面露惊讶:"你不是还有三年阳寿吗?为何提前到来?"

差役跪禀道:"回禀阎王,他为救治瘟疫,耗尽阳气,故提前来此。"

阎罗王翻开生死簿,突然面色一变。这一幕让殿上所有人都惊呆了......

"奇哉!怪哉!"阎罗王惊讶地望着生死簿,对判官说道:"快看,裴德的名字竟然从生死簿上消失了!这等奇事,本王从未见过!"

判官也惊愕不已:"启禀阎王,生死簿乃冥府重器,天地初开便已存在,从未有人能从中除名,除非..."

阎罗王眼神一凝:"除非什么?"

判官躬身道:"除非此人阳寿未完先行三事,跳出生死簿,便是阎王也对他无可奈何。"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之际,殿外忽有金光万道,梵音阵阵。一位身披袈裟的高僧踏着莲花而来,正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地藏菩萨微笑着对阎罗王说:"裴德此人,已积累三种不可思议之功德。"

阎罗王合掌恭敬地问道:"不知是哪三事,能让凡人跳出生死簿的束缚?"

地藏菩萨缓缓道来:"第一,广施财物,救济贫苦;第二,传播善法,引导众生向善;第三,发大愿心,不为自己求福报。此三事具足,已跳出生死簿的束缚,当得善终,往生善处。"

阎罗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难怪他的名字会从生死簿上消失。"

地藏菩萨又道:"裴德所行善事,不求回报,纯以慈悲心救助众生。在瘟疫肆虐之时,他不惜牺牲自己,救助他人,此乃菩萨行径。《法华经》云:'若人为佛故,建立诸福田,渐渐积功德,必当成佛道。'裴德已是菩萨道上的行者。"

阎罗王恭敬地问道:"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处置裴德?"

地藏菩萨望向裴德:"你意欲何往?"

裴德思索片刻,坚定地说:"我愿留在阳间,继续行善积德,直到众生离苦得乐。"

地藏菩萨赞许地点头:"善哉!善哉!这正是菩萨发心。"随即对阎罗王说:"请恢复他的阳寿,再给予他三十年人间寿命,让他完成他的大愿。"

阎罗王立即命判官取来新的生死簿,重新记录裴德的寿命。判官恭敬地对裴德说:"以后你的寿命不再受生死簿束缚,这是对行善者的褒奖。"

裴德被送回阳间,奇迹般康复了。他对前来探望的人们说:"我的命是老天爷还给我的,我要用它来做更多的善事。"

从那以后,裴德更加积极地行善。他不仅自己力行善事,还广泛宣讲行善的重要性。他常对人们说:"要想脱离生死轮回,必须行三事:广施财物救济贫苦,传播善法引导向善,发大愿心不为己求。"

裴德的善行感染了无数人。据说,他活到了八十多岁,临终前面带微笑,安详而去。临终前,他告诉家人:"我看到了光明,有人来接引我了。"

裴德去世那天,方圆百里天降异香,佛光普照。人们相信,他已经超脱了生死轮回,往生净土。

裴德的故事教导我们:生死虽由命,但命却可由心造。只要广积善行,传播正法,发大愿心,即使是生死簿上的记载,也可以被改变。地府差役的警示真如至理名言:"阳寿未完先行三事,跳出生死簿,阎王也对你无可奈何。"

《地藏经》云:"若有众生,造众罪已,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修功德,救拔苦难。"这正是裴德所行之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慈悲,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引导他人觉悟。

来源:张垣丫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