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金易得,田黄难求”,在寿山溪两亩水田下深藏的田黄石,经历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形成独特的“萝卜丝纹”与“石皮三色”。
“黄金易得,田黄难求”,在寿山溪两亩水田下深藏的田黄石,经历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形成独特的“萝卜丝纹”与“石皮三色”。
明代文人发现这种“软玉之质”的灵石,可奏刀如笔,自此开启了中国印石文化的黄金时代。而在它之上,那些精巧绝伦的明清印钮,正默默讲述着中国文人精神与皇家审美的终极碰撞。
田黄石:从文人案头到帝王御玺的千年蜕变
乾隆帝为田黄写下“天下第一石”的御批绝非偶然。这位盖章狂魔不仅用田黄制作“三链章”,更将“田黄祭天”写入典章——每逢冬至,必以田黄雕制的"皇帝之宝"行祭天大礼。这种天人合一的象征意义,让田黄成为真正的"帝王石"。
见钤于此作
徐三庚为徐仲篪刻寿山田黄自用印
材质:寿山田黄石
2.5×2.5×5.3cm
印文:曾藏震泽徐仲篪家
边款:袖海。
出版:
1.《徐三庚印谱》P41,松丸东鱼编,白红社出版,1958年。
2.《中国篆刻丛刊第二九卷》P119,二玄社,1984年。
3.《徐三庚印谱》P125。
作者简介:徐三庚(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诜郭,号井罍,又号袖海,别号金罍山民、似鱼室主、馀粮生,浙江绍兴上虞西山人。精于金石文字,善篆隶篆书。苦习《吴纪功碑》,参以金冬心(金农)的侧笔用法,纤细流丽,飘逸多姿,在吴熙载、赵之谦外另辟面目。
说明:徐仲篪,字望之,号乐民、鹿民,室名藜光阁,震泽(江苏吴江)人。富商,精鉴定,富收藏。金石书画碑版无所不好,所储历代法书名画尤甚,筑经楼藜光阁,是为其贮书画之所。徐三庚曾为其刻近二十方印。
徐三庚为徐仲篪所刻印章,堪称晚清士商交往的“金石备忘录”。徐仲篪以震泽富商之资,筑藜光阁广蓄书画,其“江南鉴藏巨擘”的身份,从徐三庚为他篆刻的印章中可窥全豹。西泠拍卖的“藜光阁”朱文印,以凝脂般的寿山白芙蓉石入印;嘉德释出的田黄石“震泽徐氏藜光阁所藏书画”印,与本次拍卖的“曾藏震泽徐氏徐仲篪家”,则以帝王之石田黄为材,却共显徐仲篪的雄厚实力:徐三庚以近二十方印倾力襄助,非但印证二人交谊之深,更似为藜光阁量身定制“艺术认证体系”——凡钤此印者,皆身价倍增。
徐仲篪以金石为纽带,将财富转化为文化话语权;徐三庚则以刀为笔,在名石上铭刻一个时代的鉴藏野心。如今这些印章现身拍场,材质与技艺之外,更承载着士商共塑风雅的传奇。一方印,半壁江南收藏史。
明清印钮:方寸之地的权力密码
明代的印钮雕刻尚存宋元遗风,简洁的“台钮”造型暗含理学“格物致知”的哲学。但当清宫造办处的匠人们开始用田黄雕刻印钮时,一场空前绝后的艺术革命悄然开启。
康熙朝的印钮多取法商周青铜器,饕餮纹中暗藏镇国之志;雍正偏爱的素面“平顶钮”,折射出务实勤政的治国理念;至于乾隆的精工细作则展现出四海来朝的盛世图景。一方印钮,实为帝王心术的微观呈现。
刀尖上的王朝兴衰:印钮工艺的隐秘叙事
故宫专家在显微检测中发现:明末印钮刀法开始出现细微的凌乱,这或许与动荡时局下匠人的心境有关;而道光年间的印钮突然变小变薄,竟与国库空虚导致的材料短缺直接相关。
清宫档案里的“月例单”揭开惊人真相:顶级印钮大师日薪高达纹银二两,相当于知县的半月俸禄。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造就了“毛发可辨、衣纹带风”的极致工艺,连现代3D雕刻都难以复现的神韵。
张荫桓自用寿山田黄石古兽钮章
2.7×2.7×3.7cm;WT:48g
说明:
张荫桓(1837-1900),字皓峦,号樵野,又号红棉居士,晚号芋盫,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城区)人,清朝末年政治家、外交家。
张荫桓少应童子试不遇。同治三年(1864年),捐得山东知县之职,历官登莱青道员、山东盐运使、芜湖关道员、安徽按察使等职,相继在山东巡抚阎敬铭、丁宝桢及湖北总督李瀚章幕中供职,深受器重。在登莱青道时,拒英国请辟烟台之议;在芜湖关道任内,整顿关务。光绪十一年(1885年),派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后左迁直隶大名道员。旋调回京,派充出使美日秘三国大臣。在海外遇事持国体,保护侨民。光绪十六年(1890年),复充总理衙门大臣,之后更升户部右侍郎、左侍郎。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全权大臣与邵友濂出使日本议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出使英国,翌年主办铁路总矿务局。戊戌变法期间,与康有为来往甚密,支持改革。变法失败后,被革职充军新疆。义和团运动期间,被慈禧太后下令(一说载漪矫旨)在戍所处死,享年六十四岁。次年得到昭雪,开复原官。
张荫桓作为捐班出身的地方洋务派官员,后跻身卿贰、折冲樽俎,成为清季才具非凡、肩负重职的朝廷大员,是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外交决策重要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以及戊戌变法幕后重要的推手。西方人认为张荫桓是最知外事的清廷官员之一。时人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化的倾向。著有《三洲日记》等。今人整理有《张荫桓集》《张荫桓日记》等。
资深藏家都懂得“六赏法则”
一赏石质通透度,二观萝卜纹走向,三品印钮精气神,四察包浆岁月痕,五考篆刻功力,六究流传有序。其中印钮的审美权重,往往占到整体价值的40%以上。
摩挲一方明清旧印,指间流转的不只是田黄的温润,更是中华文明特有的精神编码。那些印钮上凝固的时光,既见证过奏折上的朱批御览,也陪伴过文人的明月清风。在这个数字印章横行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这种“执印如执玉”的郑重,让方寸之间的天地,永远留存文明的体温。
玉璇款寿山田黄石《望子成龙》
5.6×2.8×2.4cm;WT:64.98g
印文:临川郡
附: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鉴定证。
寿山田黄石狮钮章
2.2×1.7×4.1cm;WT:22.38g
印文:素竹盦主
曼生款寿山田黄石兽钮方章
2×2×3.7cm;WT:24g
印文:思君令人瘦
边款:壬午齐曼生作。
何昆玉款寿山田黄石扁章
2.3×1.7×7cm;WT:69g
印文:南海伍氏南雪楼秘笈之印
边款:迂盦主人命作,何昆玉仿汉。
寿山田黄石薄意章
4.1×2×3.5cm;WT:64g
寿山田黄石素章
2×1.5×3.2cm;WT:21g
老规矩唠几句,东西有好有更好,出手也要看渠道的性价比,适合自己是最好。能出入手的都是经受市场考验的,藏友们有一颗强大心脏,乐观理智看待收藏市场的波动。
如有相关疑惑或疑问,都可以私信或留言小编
来源:阿古说收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