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康乐小学开展2024年秋季学期公开课赛讲活动

B站影视 2024-12-02 19:13 4

摘要:水本无华,因荡漾而成涟漪;师本璞玉,因打磨而放异彩!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每一次公开课赛讲都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闪耀着教学智慧与探索精神的光芒。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引领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方向,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当岁至十一月底,校园迎来了翘

新课标实施纵深推进 公开课赛讲持续发热——忻州市康乐小学开展2024年秋季学期公开课赛讲活动

新课标实施纵深推进

公开课赛讲持续发热

忻州市康乐小学

开展2024年秋季学期公开课赛讲活动(三)

水本无华,因荡漾而成涟漪;师本璞玉,因打磨而放异彩!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每一次公开课赛讲都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闪耀着教学智慧与探索精神的光芒。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引领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方向,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当岁至十一月底,校园迎来了翘首以盼的第三轮公开课赛讲活动,英语、道法、科学教师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核心素养为目标,精心备课,研读教材,巧妙设计,以“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为依托展开教学,用他们亲切的教态、科学的教学设计、扎实的专业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各显其长,各展风采,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绝伦的课堂盛宴。

语法规则刻心间 用法解读筑根基

李好老师所授的《There is a big bed》一课,用课前律动操《上春山》开场活跃了课堂气氛,以chant形式与学生互动,引出主题。从单词到句型巧用动画、情景短剧等多样性活动,循序渐进,展示“某地有某物”,把抽象“There be”句型具象化,让学生在跟读中掌握句型的运用。

李老师将语法教学融入情境对话,在描述房间物品环节中,小组合作模拟场景,分角色对话,锻炼了口语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做到在真实交流需求下自然运用“There be”句型语法点,既掌握规则,又明晰使用语境。

李老师课前还让学生用“There be”句型介绍自己的卧室并在课上播放了三位学生的视频作品,之后,学生通过画出自己的房间,并介绍给其他同学的方式,巩固了对“There be”句型的掌握。

李老师本节课采用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模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融入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既丰富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又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收获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关注反思,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

食材词汇夯基础 场景描绘活应用

杨牡丹老师所授的《Dinner is ready》一课,围绕“food”这一话题展开,构建对话情境,让学生通过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感受对话内容,运用语言描述和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词汇教学环节,巧妙关联生活实物与英文表达,从图片、声音,问题等不同的方式展开教学,词不离句,句不离词,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英语单词,为英语学习筑牢根基。

语法讲解环节,则摒弃枯燥条文,借助情境对话,让学生自己观察语言文本,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达成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的效果。

杨老师始终践行着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整堂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体现充分,较好地促进了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笔端绽汉字芳华 心底铸文化自信

李瑶老师所授的《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以《爱我中华》的旋律温馨开场,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100元里找不同民族文字”的环节,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中华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丰富多样。

随后,观看仓颉造字视频,参与猜古汉字和家人生肖的互动游戏,不仅让学生们对象形字和会意字有了初步认识,还深刻体会到汉字与绘画的深厚渊源,以及甲骨文作为最早成熟文字的历史地位。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深入探讨汉字的演变历程及字形特点,通过给各阶段字体排序,学生们对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接着,欣赏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们沉醉于汉字的艺术之美,感受到古老文字跨越时空的魅力。

李老师紧扣道法课育人核心,深挖文字背后民族精神,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决心写好中国字,讲好普通话,做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人。

探寻科学奥秘 激发创新火种

边雅宁老师所授的《勺柄是怎样变热的》一课中,学生们沿着“提出假设→实验论证→得出结论”这一科学探索的主线,深入理解了热传递的原理。

课堂伊始,边老师手持金属勺,将勺头置于热水杯,提问“为何勺柄远端也慢慢烫手了”,勾起学生好奇心,大家七嘴八舌猜测,课堂氛围瞬间活跃。接着,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先通过讨论选择需要的实验材料,再根据不同的材料完成实验,最后得出实验结论,验证之前的假设。学生从实验中懂得了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传导这一科学原理。

整堂课,边老师深挖日常琐碎,以实验为笔、思考作墨,绘就热传递科学画卷,在学生心田种下质疑、探索的科学火种,这样的科学探索过程不仅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了热传递的原理,还让他们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远古传说启智 科学确证明形

魏燕琳老师所授的《地球的形状》一课,通过情景设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思考“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教学中,魏老师引导学生从“天圆地方”盖天说的猜测入手,了解古人是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接着通过“帆船进港”的模拟实验,用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移动进行观察,收集“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然后以麦哲伦环球航海旅行的事例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最后,利用月食的模拟实验和“地球的影子”实验,推理地球的形状。在“观察地球仪”的活动中,魏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地球仪,通过地球仪和地球的区别,了解地球的真实形状。

魏老师以旧知“月相变化”牵出地球影子,衔接自然;借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辨、大胆假设、用心求证。学生小组协同探究,从分工合作到分享观点,口语表达、合作默契悄然养成,动手实践与理论深化相得益彰,让科学素养扎根课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赛然后知方向。此次比赛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相信我校老师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秉持教育初心,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学科教学,用新理论武装自己,在课堂实践中锻炼自己,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弘bai瑞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