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明珠绽新彩,媒体共绘汉滨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14:11 1

摘要:3月28日,2025年“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春茶开园系列活动暨“媒体话汉滨”宣传推介活动在西安陕西宾馆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媒体代表与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在千年古都的见证下,以“山水宜游、人文宜养、产业宜创、民俗宜赏”为

3月28日,2025年“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春茶开园系列活动暨“媒体话汉滨”宣传推介活动在西安陕西宾馆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媒体代表与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在千年古都的见证下,以“山水宜游、人文宜养、产业宜创、民俗宜赏”为经纬,织就汉滨发展的锦绣蓝图。

“推开汉滨的窗,每一口呼吸都是草木的清甜。”光明日报陕西记者站记者李洁的开场白,将观众带入秦巴腹地的生态秘境。活动现场播放的短片《山水宜游 生态画卷》中,瀛湖碧波潋滟,汉江水清见底,双龙溶洞鬼斧神工,引得台下嘉宾频频颔首。

陕西省环评专家库专家张淑芳以数据为笔,勾勒汉滨生态保护的脉络:“汉江出汉滨断面稳定保持Ⅱ类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0%,‘两山夹一川’的地貌不仅是风景,更是发展的底气。”光明日报记者李洁补充道:“在汉滨采访的每一天,我都在见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茶农的指尖染着茶香,果农的背篓跃动着生态经济的活力。”

“在我心里,汉滨区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老百姓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品质!”人民网记者吴超的感慨,点燃了第二篇章的温情。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胡纪美以经典红色歌谣《我来了》为引,回溯汉滨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基因:“从‘八一水库’的劳动号子,到汉江救生队的无私坚守,汉滨人用行动诠释‘好人之城’的内涵。”

大屏幕闪过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周云康带领救生队驰援河南洪灾的画面,吴超动情分享:“在汉滨,助人为乐不是口号,是田间递上的一碗热茶,是独居老人食堂里的欢声笑语,是10万元现金面前保洁员陈霞的毫不犹豫。”

“一片硒叶富万家,一滴泉水润千企。”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治伦手持富硒茶,解码汉滨的产业雄心:“汉滨85%的土壤含硒,形成了富硒茶、富硒水、富硒肉、富硒魔芋、富硒蔬菜五大产业。特别要给大家推荐富硒水,我就经常喝,或许这就是健康的秘诀。”79岁的王院长话音刚落,台下响起雷鸣般掌声。

新华社记者邵瑞分享了在汉滨区采访产业发展时的生动故事:“从曾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走上绿色、低碳、生态与经济互相转化的发展路子,包括陕茶1号在内的一批批高质量产业项目正在加速脱颖而出,成为支撑汉滨区产业做大做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一片片金叶子,成为新时代秦巴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一棵棵常青树。”屏幕上,憨态可掬的毛绒玩具引得观众赞叹连连。

“汉调二黄一开腔,南北文化共悠扬。”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陕西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刘丽娜的点评,为第四篇章定调。活动现场,汉调二黄演员水袖轻扬,将楚韵秦声熔于一炉。大屏幕同步播放端午龙舟赛、民俗大巡游的盛况:汉江浪涌,鼓声震天,火龙在烟花中翻腾,社火队伍涌上街头,孩童举着莲花灯穿梭其间。

“在汉滨,民俗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流淌在生活中的血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总站记者杨永青分享着他在汉滨的所闻所想:“老城区鼓楼街的麻辣烫夹馍我去了三次才吃到,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尝一尝。还有浆水面、茨沟豆腐宴、流水鱼宴都是美味佳肴......这里的饮食文化,一口尝尽南北;这里的节庆,一场看遍古今!”

活动尾声,汉滨区委书记吴大林以“四张名片”展示了全景汉滨:“我们聚力打造‘山水汉滨·幸福安康’文旅品牌,致力把汉滨建设成生态汉滨、人文汉滨、活力汉滨和幸福汉滨。”他面向镜头发出邀请:“汉滨春茶香,诚邀天下客!欢迎来汉滨,尽赏自然风光,寻味富硒美食,品尝健康佳饮,领略山水汉滨,共享幸福安康!”

通讯员 刘一薇 张敏 饶成文

来源:二三里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