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破解双职工家庭子女假期“看护难”问题,民乐县总工会依托全国劳动模范张小燕创办的“未来星儿童关爱中心”,构建“一中心、多站点”托管服务网络,通过“劳模领航、技艺赋能、工会搭台”三大机制,打造职工子女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2025年暑期,全县16个职工子女托管
为破解双职工家庭子女假期“看护难”问题,民乐县总工会依托全国劳动模范张小燕创办的“未来星儿童关爱中心”,构建“一中心、多站点”托管服务网络,通过“劳模领航、技艺赋能、工会搭台”三大机制,打造职工子女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2025年暑期,全县16个职工子女托管班同步开班,服务职工子女500余人,已成为深受职工欢迎的“暖心品牌”。
劳模带娃,公益托管助力成长
县总工会依托“未来星儿童关爱中心”的场地与师资,成立民乐县职工子女托管中心。该中心面积达2000平方米,坚持公益性、服务性和“安全第一”原则,配备作业辅导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体能训练室等多个功能空间,于寒暑假及周末面向全县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免费开放。以中心为辐射点,带动全县13个社区陆续开设托管班。县总工会联合未来星中心统一设计课程体系,涵盖作业辅导、国学诵读、阅读沙龙、劳动教育四大基础模块,并鼓励各社区结合地域文化增设非遗手工、科普实验、体能训练等特色课程。例如,文昌社区开设麦秆画制作课,东街社区推出木塑画手工兴趣组,实现“一社区一特色”。该中心还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实践基地功能,通过“中心培训+社区实践”机制,2025年暑期共选派30余名高校志愿者支援16个托管班,保障教学质量的标准化与专业化。
工匠教娃,技艺传承播撒匠心
县总工会创新推出“托管+劳模工匠技艺体验”模式,组织本地劳模工匠、非遗传承人、技术能手走进托管班,以“故事分享+技能展示+互动实践”的方式,为孩子们带来沉浸式技艺启蒙。“金张掖能工巧匠”、木塑画非遗传承人苏永生在东浦社区开展“一块树皮的旅程”主题课,带领孩子亲手制作木塑画;省级劳动模范、麦秆画传承人孙秀英则为孩子讲解麦秆画的历史与技艺,指导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领略非遗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各托管班还设立“小小工匠”实践区,让孩子体验从零件到成品的完整制作过程。2025年暑期,共开展技艺体验课32场,参与近900人次,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托管的有机融合。
工会搭台,暖心服务精准赋能
县总工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工会+社会机构+劳模工作室”“工会+社区”“工会+企业”等多方协同办班模式,并依据办班规模与成效提供资金支持,保障托管服务可持续、规范化运行。同时,推出系列“工”字特色课程,全面覆盖职工子女假期成长需求,不断提升托管的育人功能与吸引力。职工普遍反馈“上班带娃两不误”,对该模式给予广泛好评。截至目前,共建成16个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累计服务职工2800余人次,有效缓解“看娃难”问题,切实做到了“托”得住、“管”得好,让广大职工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与关怀。
“工会托管班不仅是‘带孩子’的保障工程,更是‘育新人’的成长工程。”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从“看护型”托管向“育人型”托管升级,从“单点探索”向“全域覆盖”延伸,从“短期服务”向“长效机制”转型,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少年儿童心中深深扎根。
来源:民乐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