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4日,102岁抗战老兵彭长竹,在ICU看完全国瞩目的“九三阅兵”后,于当晚21:30安然辞世。其孙女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介绍道,爷爷曾于1939年参加第一次常德会战,与日军持续战斗三天三夜,在一次惨烈的肉搏战中不幸被刺瞎右眼。
9月4日,102岁抗战老兵彭长竹,在ICU看完全国瞩目的“九三阅兵”后,于当晚21:30安然辞世。其孙女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介绍道,爷爷曾于1939年参加第一次常德会战,与日军持续战斗三天三夜,在一次惨烈的肉搏战中不幸被刺瞎右眼。
据悉,这位出生于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百岁老人,16岁便投身行伍,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便毅然拿起武器保卫国土。阅兵当日,已在重症监护室多日的彭长竹身体状况并不乐观,但家人不忍让他留下遗憾,特地向院方申请在病床前用手机为他播放阅兵仪式。
画面中,战机呼啸、铁流滚滚,老英雄的心跳随着阅兵进行而加快,换气声也变得急促,仿佛与这场盛大庆典同频共振。亲眼见证昔日守护的山河如今盛世如画,这位期颐老人终于了却最后心愿,于当晚21时30分的夜空下、平静告别了他用青春守护的国土。
而我们也是幸运的,生在盛世下,也亲历了我国的强大。此次阅兵,虽是纪念活动,但也全面展示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最新成果。而既然说到了装备,我就借此机会再稍微回顾一下阅兵中出现的一些武器装备。
比如说备受瞩目的新一代陆战坦克、可实施多层次反导拦截的红旗系列地空导弹、涵盖歼-20S双座隐身战斗机和歼-35A舰载机的空中梯队等纷纷亮相。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作为压轴装备登场,其“覆盖全球”的打击能力,则彰显了中国捍卫和平的强大实力;还有东风-61,那就更厉害了。
据@台海网报道,而关于这款导弹,台退将张延廷则评论道:“东风-61那不得了,全球任何角落都可以(覆盖),因为(这款导弹)刚刚出来,大家只能做评估,它末端的速度可以到达35马赫!”
聊到东风-61的速度,然后他就算了一下,只要达到三倍音速,每秒钟就超过1公里了,35马赫的速度,一秒钟就超过10公里,因此张延廷说:“这样的话,它的速度(太快),雷达是没办法捕捉(到的),(因为)太快,雷达还在扫描,它已经到达另外一个点了!”
因此张延廷下结论道:“所以一般来讲,地对空拦截的飞弹,大概到六倍音速,达到30倍音速,那你是以慢拦快,你是拦不住它(的)”
而大洋彼岸,这场阅兵同样吸引了国际社会的目光。据@中国品牌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待波兰总统时坦言,自己观看了阅兵直播,并形容其为“一个美丽的庆祝”,表示“让人印象非常、非常深刻。”特朗普还意味深长地补充道:“他们希望我在看,而我确实在看。”
尽管特朗普并未亲临现场,但与普京、金正恩等领导人一样,他对中国展示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表达了关注。分析认为,此次阅兵展示的多款“黑科技”装备,如具备高机动突防能力的高超音速导弹和集侦察、打击于一体的无人作战系统,可能将对全球战略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再说老英雄彭长竹,可以说,老英雄的一生,恰是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强盛的缩影。他曾在常德会战的硝烟中与敌人白刃相见,也在新中国的建设时期默默奉献。而今,当他看到自己用鲜血守护过的土地如今雄狮列阵、铁翼遮天,想必心中已无遗憾——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安宁与强大,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他所愿。
正如@直新闻报道的,当时事评论员邵永灵看过阅兵后,评价道:知道中国的军力已经很强大了,但是没有想到强大到这种程度!
是啊!这种强大超乎很多人的认知,但正因为这种超乎我们认知的强大,让我们感到欣慰。而从彭长竹到今日受阅官兵,从当年的“小米加步枪”到如今的“大国重器”,中国正是凭借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才最终迎来和平与发展的辉煌今天。老英雄走了,但他所代表的抗战精神和爱国情怀,仍随着呼啸长空的战机和铿锵前进的步伐,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我们也会继续保持这份强大,为世界的和平贡献力量。
来源:十洪都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