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多措并举 移风易俗“四力”齐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9 12:57 1

摘要:行走在各个乡镇村屯,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崇尚科学、邻里和谐、低碳生活……社会新风尚深入人心,广大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让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吹遍突泉大地。

行走在各个乡镇村屯,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崇尚科学、邻里和谐、低碳生活……社会新风尚深入人心,广大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让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吹遍突泉大地。

聚焦健全工作机制,汇集凝聚力

“我觉得这次集体领证的活动仪式感满满的,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我们也会以实际行动传播婚育新风,摒弃陈规陋习。”新人杨艳琪和李文昕一脸幸福地说。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弘扬时代新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突泉县婚俗改革形成全民提倡、全民践行的良好局面。突泉县“泉”心爱你·幸福启航集体颁证暨家庭家教家风宣讲会在新世界城市公园举行。

突泉县文明办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民政、妇联、文旅、工会等部门沟通协调联动,合力推动移风易俗,文明简约婚俗理念深入人心。举办了“泉”心爱你·幸福启航集体颁证暨家庭家教家风宣讲会、“爱在春州”春州古城古风集体婚礼联谊活动、“怦然心动 佳片有约”单身青年交友观影等6场系列活动。成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为新婚夫妇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教育引导树立正确婚恋观、家庭观。

紧扣宣传教育群众,提升渗透力

“通过开展中医养生知识宣传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移风易俗工作,让村民们逐渐破除对中医的刻板印象与成见,大家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极大地满足了村民们对健康的需求。同时,中医文化在乡村得以进一步弘扬与发展,在村内形成了健康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中医养生’模式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带来了好处。”太平乡五三村党支部书记陈德泉感触颇深。

近年来,为改变村民不良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太平乡五三村积极探索“移风易俗+中医养生”模式,依托村卫生室打造“乡村义诊志愿服务基地”。通过宣传中医养生知识、推广中医技术,有效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倡导村民健康文明生活。

突泉县注重拓宽宣传渠道,强化宣传效果。线下,积极组织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开展宣传和劝导活动1500余场次,近2.8万人次参与。有效利用村级公示栏、文化墙等载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村级完善《村规民约》,将倡导婚事新办、厚养薄葬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培育孝老爱亲、和睦邻里、向上向善的优良民风。同时,邀请村内优秀人物代表围绕孝德文化、邻里互助等主题开展分享交流活动200余场次,用身边故事感染带动身边人。线上,制作《移风易俗领风尚 文明新风润城乡》公益广告和《文明行为我争先倡议书》,在县级融媒体平台播发。制作移风易俗电子宣传海报46幅,通过党群心连心微信群广泛宣传。引导各乡镇在本级微信公众号开设移风易俗专栏,创办“线上小课堂”,发布倡导文明婚俗微视频,弘扬正确婚恋观。

着眼发挥舞台效应,增强引导力

“锣鼓一敲响震天,我们四人走上前,文明风尚细细谈,听我言......”在突泉镇宏发村村部里,移风易俗文艺宣讲队伍正在表演“三句半”,时不时传来群众的喝彩声和鼓掌声。

突泉县积极搭建群众性文化活动舞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采取“故事+宣讲”“文艺+宣讲”等形式,将移风易俗与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相融合。融入移风易俗、传统文化等内容的群口快板《做人就要讲诚信》、三句半《移风易俗新风美》、小品《三个儿媳妇》、村歌《曙光美 好家园》等节目在“多彩北疆 文暖泉城”和“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系列活动中倍受群众欢迎,群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受到教育,时代新风在润物无声中走进群众生活。

瞄准培育典型示范,扩大影响力

“在我们村参与志愿活动不仅能留下好名声,还有奖品可拿。你看,这些就是我今年当志愿者攒积分兑换的。”在突泉镇南厢村,村民林秀凤拿着刚刚兑换的洗衣液高兴地说。

以村民自治为重要抓手,依托群众自治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新风良俗,突泉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建好用活“一约四会”,发挥红白理事会宣传、引领、监督作用,推广积分制,建立移风易俗、孝老爱亲、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积分激励长效机制,以德积分,以分兑物,激活乡村治理的“一池活水”,实现由“被动接受”变“主动争取”,让“小积分”兑换出践行乡风文明的“新风尚”。

突泉县各乡镇深贴本地村情实际和群众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索推动移风易俗的好做法和新举措,形成了《瓜棚议事会“议”出“民声”幸福事》《强化养老服务 让“养老”变“享老”》《“移动课堂”接地气拉近党群零距离》《传文化基因 播文明火种》等10余种典型模式。其中,突泉镇《“小积分”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成功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

县融媒体中心/张梦迪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