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个蠢货拿到一把好牌,向大家亮了出来,还是他最先出牌。大家惊呼这家伙赢定了,万万没想到这蠢货出了一个7,当时就惊呆了所有人。”
作者 | 一月
“有个蠢货拿到一把好牌,向大家亮了出来,还是他最先出牌。大家惊呼这家伙赢定了,万万没想到这蠢货出了一个7,当时就惊呆了所有人。”
被网友调侃摸到同花顺终极一条龙,却被自己打稀烂的,就是如今遭到全网讨伐的“最快女护士”张水华。
2001年央视小品《卖拐》里,赵本山有句台词“哎呀,做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用来形容张水华和“格斗女中医”石铭,也再贴切不过。
一边是被全网痛批的“最速护士”,一边是被央视点赞的“格斗中医”,同为医护工作者,同样的业余追梦,却上演了云泥之别的剧情。
8月31日哈尔滨马拉松大赛,当满腿血污的张水华冲到终点,以2小时35分的好成绩夺冠,她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
毕竟生理期是女人的特殊时期,张水华能克服身体上的不适,成为国内女子组冠军,值得所有人敬佩和祝贺。
然而,有人开口让人笑,有人开口让人跳。
高情商和感恩之心是好东西,可惜张水华两样都没有,她大嘴一张就得罪了医院、领导和同事,抹杀了所有人的付出,还贪心不足得陇望蜀。
以至于多名自称张水华同事的网友纷纷发声怒怼:“这些年来医院从上到下都很支持张水华,护士长也是一个好人。”
随着吃瓜群众越扒越深,张水华一夜之间沦为千夫所指的白眼狼,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关于她签约MCN拿了巨额奖金的事,也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
眼看着爱妻遭到全网口诛笔伐,张水华老公王苛心疼了。9月2号。他站出来为张水华的不当言行进行了辩解。
称媒体提问触碰了张水华的泪点,导致她过于激动,还说8月31号的比赛,张水华没有找人替班,张水华跑马拉松并不赚钱,签约MCN也是为了参赛名额。
只是,王苛的回应并没得到网友谅解,反而火上浇油。
要知道,张水华跑马拉松不是一次两次,是很频繁地在跑,护士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工作量大压力更大,同事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不可能把周末都让给她。
关键是,在大家已经很照顾她的前提下,她还是一肚子怨气,真是谁跟她做同事,谁就是大冤种。
为此,愤怒的网友们涌进361°直播间,满屏都是调侃“买你家的鞋子我能随意调班吗”,搞得361°迅速与张水华切割,生怕被牵连。
虽然张水华没有平衡好工作和梦想,但有一说一,她在哈尔滨马拉松夺得冠军并没有8万美金的奖励。
她所属的MCN机构兔子嗨跑营创立人出面澄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虽获得国内女子组第一名,但总排名未进入前八,因此并未获得任何赛事奖金。
真正的职场智慧,不在于既要又要,而在于先种树后乘凉。
张水华被质疑的原因,在于她将个人梦想建立在了同事的负担之上。当参赛频率影响到本职工作,当同事不断牺牲为她顶班时,再美好的梦想也会变味。
随着张水华深陷舆论漩涡无法自拔,另一位医护人员石铭的故事悄然刷屏,真可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34岁的“格斗女中医”石铭,是来自昆明某中医医院的执业医师。她同样拥有双重身份:白天在医院执针施灸,晚上在格斗场挥汗如雨。
在2024年UFC格斗之夜澳门站精英之路女子草量级决赛中,石铭以一记高扫踢击倒对手夺冠,“地表最强女中医”从此成为她的标签。
为了参加UFC比赛,石铭提前三个月就开始规划时间。
2025年7月,她全月无休,每个周末都主动加班,硬是攒出了六天调休假。比如说,她要在8月请六天的假,在七月她每个周末都会加班,把时间补上来。
不仅如此,石铭即便在迎赛备战期间,都是利用下班时间练体能,训练受伤就自己给自己治疗,不仅实现了职业和梦想双赢,领导同事都对她刮目相看。
最令人对她顶礼膜拜的,是石铭将中医理论与格斗训练相融合,开发出专门针对运动员的康复方案,她的故事也被央视报道,获赞"白天救死扶伤,晚上征战四方"。
两位医护人员,同样追逐梦想,为何一个被质疑一个被称赞?
问题的关键不在该不该有副业,在于一个是典型的伸手党,既要铁饭碗又要业余光环,石铭则完美诠释了成年人的自觉、实现了用兴趣反哺主业。
张水华与石铭的不同境遇,恰恰揭示了职场中不言自明的生存逻辑。
一、懂得分寸感是立身之本:一个被指将单位当成个人训练的便利场所,另一个却把本职工作转化为发展兴趣的坚实后盾。前者在无形中消耗着他人信任,后者却在持续积累专业声誉。
二、情绪表达方式决定他人对你的认知:公开诉苦往往被看作能力不足的掩饰,而冷静专注的姿态反而彰显专业底气。职场从来不相信眼泪,只认可实实在在的能力。
三、能否创造额外价值是王道:单纯个人成就的光芒有限,而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产生复合价值,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备受青睐。
归根结底,真正的成长不在于你跑得多快,而在于你跑得多稳;不在于你取得多少成绩,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来源:燕梳楼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