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被抓现场纪实:藏身地仅能容纳一人,随身还携带75万美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9 12:37 1

摘要:没人知道,一位曾以铁腕治国、两度与美国对抗的中东强人,此刻正躲在一口地洞里,和风扇、蚊虫相依为命。他不再高呼口号、不再拍桌训话,只剩一身胡渣、一脸油汗、和一颗狂跳的心。

2003年12月13日晚上,伊拉克乡下,提克里特城外,一处四面土墙包围的小农舍显得格外安静。

没人知道,一位曾以铁腕治国、两度与美国对抗的中东强人,此刻正躲在一口地洞里,和风扇、蚊虫相依为命。他不再高呼口号、不再拍桌训话,只剩一身胡渣、一脸油汗、和一颗狂跳的心。

美军突击队摸黑靠近,一名士兵掀开一块泡沫塑料,洞口揭开,地下一人睁眼发呆。没枪、没炸药、没反抗——有的是口袋里整整75万美元现金。

谁也没想到,曾让美国头疼了整整九个月的“头号高价值目标”,最后竟是被一把铲子从土里“抠”出来的。

美国总统布什自称“斩首行动”已结束,问题是——头去哪了?

战争打得快,抓人却难。2003年3月美军入侵伊拉克,4月巴格达陷落,可萨达姆像泥鳅一样消失了。卫星监控、电子监听、地面搜捕、重金悬赏,全上了,偏偏抓不到他。

于是美军改变策略,别再围着前部长、将军转,转头去查保姆、厨子、司机、修脚匠。12月初,一名“前贴身司机”供出一个关键人——萨达姆的亲信穆斯利特。12月12日晚,穆斯利特被生擒,审问中嘴一松,供出了藏身点。

目标锁定:提克里特城南阿德瓦镇外的一片果园。美军立即启动“红色黎明”计划,由第4步兵师与第20突击队联合出击。

12月13日晚,美军兵分两路围住目标区域,突击开始。果园中有一座破旧平房,门口种着几棵棕榈树。士兵搜了主屋、工具间、鸡棚,一无所获。

直到有人发现地面一块泡沫板,掀开一看,下面是个深约2米的地洞,用泥土和干草掩盖。洞里居然装了电扇通风、毯子铺底,看得出有人长期居住。

士兵小心探头,一道手电打下去,只见一张满脸油渍的大脸直勾勾望上来,口中念念有词:“我是伊拉克总统,我愿意谈判。”

就这样,前国家元首,被一铲子连根“挖出”。

当年希特勒躲地堡,萨达姆是直接钻地洞。

而且那洞连个翻身的地方都没有,不到两米深、一米见方,仅能容纳一人。他在里面睡觉、吃饭、写字——最离谱的,是随身带了75万美元。

那钱分成15捆,每捆5万,都是美元百元大钞。装在帆布袋里埋在洞边。谁说现金没用?在荒郊野岭逃亡,美元就是生命保障。

萨达姆身边还藏着两把手枪,一本小日记,记录了他对伊美局势的分析和“再度复出”的妄想。他还戴了副墨镜,据说是用来伪装身份。只是这满脸胡渣、灰头土脸的模样,任谁也不会认不出。

美军带来的现场牙医马上检查其牙齿构造——与档案一比,确认无误。此人正是“高价值目标一号”——萨达姆·侯赛因。

接下来的几小时,美军在周边找到更多线索:一辆改装皮卡车、三十多支步枪、一部卫星电话、一堆毛毯和罐头。这说明他不但逃得久,还有组织、有后援。

不过抓捕当天,他并未携带通讯设备,说明他被亲信“舍弃”了。

而这位地洞总统,当晚就被直升机送至巴格达机场美军指挥部,接受进一步讯问。

消息一出,全世界震动。

2003年12月14日,美军驻伊拉克最高长官布雷默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了一句历史名言:“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抓到他了!”

美国总统布什当天晚上在白宫讲话,宣称“正义降临”。全美电视台、广播、网站以头条滚动播报,瞬间引爆全球媒体。

而在伊拉克境内,从库尔德区到什叶派聚居地,百姓纷纷上街庆祝。有人开枪鸣礼,有人跳舞放鞭炮。自1991年海湾战争后,这是最普遍的一次民众狂欢。

反倒是萨达姆本人,在拘留中相当冷静。他不断重复“我是伊拉克总统”,并拒绝接受临时政府的合法性。他表现出惊人的心理素质,还对狱警讲述他年轻时如何学医、学法、从政。

美军为避免英雄化,没有将抓捕画面立即播出,而是选择次日公布处理后视频。画面中,萨达姆坐在椅子上,头发蓬乱,脸部憔悴,被一名美军医生检查牙齿。对外释放信号:这是个失败者,不再是威胁。

2004年6月,萨达姆被正式移交伊拉克特别法庭。2006年12月30日,因“反人类罪”被处以绞刑。

萨达姆从1980年代的中东之王,到2003年钻洞逃亡,最终以战犯身份落幕。整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

2003年的那个夜晚,75万美元、泡沫板、泡面、破洞,构成了他最后的“皇宫”。讽刺、荒诞、又令人唏嘘。

来源:坤七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