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0日,这则配着录取通知书合影的励志帖迅速刷屏,点赞18.8万,评论区一片“转发给父母”“活到老学到老”。
“54岁河南阿姨苦熬30年,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
8月30日,这则配着录取通知书合影的励志帖迅速刷屏,点赞18.8万,评论区一片“转发给父母”“活到老学到老”。
结果不到三天,学校出面打脸:2025级硕士新生里根本没有50岁以上河南籍考生;账号也随即被平台以“违反社区规则”禁言,所谓的“北大圈”秒变“翻车现场”。
1. 起号套路:两张图+两段文案=十万+流量
帖文①:“54岁硕士研究生今天去开学啦……30年从河南县城考到北大圈。”
帖文②:问答式鸡汤——“退休不是只能带孙跳广场舞,想做什么都不晚。”
配图仅一张录取通知书外壳+站台自拍,学校、专业、学号全不露,却精准戳中“银发焦虑”与“终身学习”两大情绪爆点。
2. 校方连夜核查:查无此人
中国政法大学研招办交叉比对“50岁以上+河南籍”全日制/非全日制录取名单,结果为零;报到系统也无延期或请假记录。一句话:录取通知书外壳谁都能买,学籍系统才是硬核真相。
3. 账号被禁言,流量生意翻车
9月3日,该账号清空内容,页面显示“因违反相关社区规则已被禁言”。律师提醒:若主观编造、误导公众,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刑法“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学校亦有权就名誉侵权索赔。
4. 真假励志背后:银发热度被“流量猎人”盯上
2024年“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已被公安部列为打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如今“银发考研”再度证明:正能量外衣+情绪共鸣=快速起号密码。平台算法推热、媒体追流量、网友顺手转发,一套组合拳下来,真相反成配角。
“励志阿姨”翻车了,可她的18.8万赞还在提醒所有人:
- 下一次“60岁爷爷考上清华”还会不会有人信?
- 平台该给正能量内容加“真实滤镜”吗?
- 转发前你会先问“真的假的”吗?
留言投票:
A. 平台应设“学历/年龄”类内容强制验真;
B. 网友自己长眼,别啥都信;
C. 让子弹飞一会儿,让真相先跑五分钟。
别忘了点赞——别让真正的银发励志者,被假鸡汤淹没了声音。
来源:天逸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