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肇星义正词严,直指美国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轰炸不是一个普通的事件,而是世所罕见的“恐怖暴行”,并表态“克林顿总统在与江泽民主席通电话时,承诺要进行彻底、全面的调查”,“现在,中国人民在等着这样的调查”。
1999年5月16日,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第9天后,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走进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会见新闻界》栏目的演播室。
在那里等待他的是以提问题刁钻、咄咄逼人而出名的“铁嘴”主持人拉赛特。
拉赛特提问:“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美国总统至少已向中国道歉5次,中国是否接受了美国的道歉?”
李肇星义正词严,直指美国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轰炸不是一个普通的事件,而是世所罕见的“恐怖暴行”,并表态“克林顿总统在与江泽民主席通电话时,承诺要进行彻底、全面的调查”,“现在,中国人民在等着这样的调查”。
事实上,拉赛特所说的“美国总统至少已向中国道歉5次”多数都不含诚意而流于形式,唯一一次尚算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的道歉,是李肇星坚决要求克林顿“写下来”的结果。
这一纸书面道歉,成为了中国在外交斗争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20世纪末,科索沃地区的民族矛盾不断升级,塞尔维亚与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冲突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人权”为名进行了军事干预,但此举并没有经过联合国的授权,也就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争议。
当时,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秉承着坚持尊重南联盟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显然,这一主张与北约的军事行动方针天差地别,双方也就在分歧中产生了一定的摩擦。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北约在对南联盟进行持续轰炸的背景下,于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的夜间派出了一架美军B-2隐形轰炸机,向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投掷了五枚精确制导炸弹,精准命中大使馆核心区域,造成3位中国公民——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不幸遇难,20余名使馆人员受伤,馆舍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此为北约对中国主权的公然挑衅,严重违反了国际准则,消息传出后,全球都为之震惊,中国境内更是掀起了全国范围的愤怒与抗议。
事实上,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的初始反应轻描淡写,试图将此事定义为“意外事故”和“悲剧性错误”,并未立即正式道歉。
这种态度进一步激化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情绪。李肇星就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中国驻美国大使临危受命,肩负起了与美方严正交涉的重任。
首先,在美国副国务卿皮克林携带一份“使用旧地图”的声明稿前来“解释”时,李肇星没有给他留丝毫情面,不仅当场驳斥了他的说辞,直指其“缺乏诚意”,还当众把他赶了出去。
其次,在美国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深夜赶来求见时,李肇星一直等到中国记者到场才与其会见,而在奥尔布赖特试图避开记者、要求从后门离开时,李肇星明确表态“我们没有后门”,“你的安全有保障”,阻止了奥尔布赖特的“临阵退缩”,最终迫使奥尔布赖特在镜头面前作出美国政府的第一次公开道歉。
再来,5月13日,李肇星赴美国白宫会见了美国总统克林顿,再次强硬地作出表态,称“总统先生应该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道歉”。
在克林顿试图用口头道歉蒙混过关时,李肇星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吊唁簿,直白又不容拒绝地表示“中国人特别重视白纸黑字”,对克林顿说:“请总统先生将道歉写下来。”
见李肇星在此事上毫不退让,克林顿在沉默一瞬后还是提笔在吊唁簿上写下了一行字——“对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对其家属和中国人民表示真诚的歉意”,并按李肇星的要求,在结尾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坚持要这一纸书面道歉,是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的一大体现。此事件的处理才有了一个比较为中国人所接受的开端。
此后,经过多轮严正交涉和谈判,美国最终同意向中方支付2800万美元作为对使馆财产损失的赔偿,并向3位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支付450万美元的赔偿金。
来源:崔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