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招商中的直接与间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08:55 1

摘要:为了加快经销商的签约打款,厂家在招商上没少花钱,各种广告及招商会的投入,业务人员也会反复向经销商强调市场空间、企业实力、品牌影响力、产品品质、市场投入、预估业绩、推测收益等等。对价值度较高的目标经销商,即便前期对方合作意愿较弱,厂家业务人员也会反复拜访,车轱辘


从理论上来说,招商最好是一步到位,最好是第一次拜访经销商,就能直接确定合作关系,上午见面,中午吃饭,下午打款~~~。

为了加快经销商的签约打款,厂家在招商上没少花钱,各种广告及招商会的投入,业务人员也会反复向经销商强调市场空间、企业实力、品牌影响力、产品品质、市场投入、预估业绩、推测收益等等。对价值度较高的目标经销商,即便前期对方合作意愿较弱,厂家业务人员也会反复拜访,车轱辘话反复说,没话说就去坐坐,打个招呼,期望着能早日启动合作。即便大家已经很努力了,但总体的招商效率还是很低,国内三百多个地级市,两千多个县,可大多数厂家的全国有效经销商数量也就几百个。大片大片的市场空白。

招商效率低背后的原因较多,这里说个简单的,理论上来说,厂家希望这招商工作是能直接推进,直接见面,直接谈合作,直接确定结果。但事实上,经销商接纳厂家的招商,则是相对谨慎的,有顾虑的,放缓节奏的,且经销商会不断被干扰或分散注意力。厂商双方的频率是不一致的。当然了,招商是厂家找经销商,自然得要按照经销商的频率来。

客观地来说,招商过程中,不要追求那么多的直接,更多要考虑经销商的感觉,增加些间接的措施,诸如:

一、在初期,能认识就行了

有机会接触到经销商,别一见面就谈合作,而是把目标设定在建立关系上,双方认识一下,都是行业内的,有些交流即可。Nice to meet you嘛。

二、先建立个人品牌,再是企业品牌

即便自己的企业再大,企业品牌再响亮,但在经销商看来,眼前这个厂家业务人员的个人形象最真实,企业大也不代表其业务人员个个都是正人君子,相反,若是厂家业务人员个人的品行及专业素养不错,这个企业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作为招商业务人员,首先得要在经销商面前建立个人品牌,体现出自己的正面特质,先让经销商对你个人感兴趣,有些基本的信任。

三、群众关系

传统招商都是与经销商老板对接,搞定老板就意味着搞定这家经销商了。但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老板即便是有合作意愿,没准会被下属员工给捣黄了,还有些经销商公司,老板会把新品引进的评估工作,交给下属来做。

所以,在与经销商老板建立关系的同时,还要在经销商公司里建立群众关系。对所有人都要客气点,没准看门的大爷,前台的小妹,仓库的嫂子,都可能是老板家的什么亲戚,两句话就把招商项目给搅黄了。

四、利益前置

传统招商是经销商利益后置,也就是经销商先得打款进货铺货,最快也得二三个月以后才能看到回头钱,且还无法确保回转和盈利。这也是许多经销商对招商的顾虑所在。

可考虑对价值较高的经销商做利益前置,即是在正式合作前,先给经销商创造收益,尤其是在产品之外的收益,诸如业务团队培训、市场经营规划建议、公司运营内耗点清查、成本控制、发展模型提供等等。

五、先当备胎,再转正

美女不缺追求者,优秀经销商更不缺乏来招商的厂家业务人员,并且,当前已经在合作的厂家,也会像正房太太看老公一样,紧紧把经销商盯牢。直接硬撬,难度太大。

往后退一步,先当个备胎嘛。日常的嘘寒问暖还是要有的,各种小礼物还是要有的,逢年过节的表态行为还是要有的,备胎当得长,转正的机会总归是有的嘛。

六、一次招商和二次招商

一次招商就是直接对着目标经销商来,其实也可以考虑二次招商,即是广开大门,不限行业,增加些通用型的技术赋能项目,无论是行业内还是行业外,是适用的。被吸引来的经销商,也许有些不是本行业的,但对这些通用型的技术赋能感兴趣,自己虽然不做这个生意,但出于对这个厂家的好感,以及持续获取技术赋能的需求,往往会做一些转介绍,在自己的圈子里,转介绍一些符合厂家需求的经销商朋友,或做些再传播的工作,也算是还厂家一个人情。这也是个间接的招商措施。

总而言之,招商这个事没有必要非要直接的一步到位,可分拆阶段,循序渐进,或是绕个弯子,曲线推进亦可。

来源:小公司管人管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