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林对王巧英七夕三首爱情律诗作品的审美解读与精神探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08:11 1

摘要:穿越银河的深情凝视,七夕星河璀璨时,王巧英以三首律诗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宇宙。这些诗作既各自成篇,又相互呼应,如同三颗连珠的星辰,共同照亮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夜空。透过这些诗句,我们得以窥见诗人如何将千年传说、人间情感与个体感悟熔于一炉,创造出既传统

马学林对王巧英七夕三首爱情律诗作品的审美解读与精神探析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格律诗词)

2025年9月5日

(一)

穿越银河的深情凝视,七夕星河璀璨时,王巧英以三首律诗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宇宙。这些诗作既各自成篇,又相互呼应,如同三颗连珠的星辰,共同照亮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夜空。透过这些诗句,我们得以窥见诗人如何将千年传说、人间情感与个体感悟熔于一炉,创造出既传统又现代的七夕叙事。

(二)

第一首《七夕之念》以宏大的宇宙视角开篇。“玉镜遥相敬一樽”,起句便显磅礴之气,将明月喻为玉镜,以敬酒之姿开启天人对话。诗人巧妙地将神话与现实交织,“赡宫仙地会留痕”,既指鹊桥相会的传说,又暗喻人间真情能在仙界留下永恒印记。颔联“怨愁爱恨离伤绪,虚幻痴迷来去魂”,以四组情感意象的叠加,呈现了牛女传说中复杂的情感维度,不再是简单的欢会离别,而是蕴含着人类情感的全体相。尾联“更愿人间绻恋深”,最终将视角从天上拉回人间,完成了从神话传说到现实关怀的情感转换。

(三)

第二首《七夕》则展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七夕夜景,“轻风拂柳映荷塘”,创设了静谧优美的氛围,与“银汉滔滔夜未央”的浩瀚星河形成微宏对照。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意境深远,“鹊影连桥通海誓”,将鹊桥意象与爱情誓言巧妙结合,“星辉垂练诉离肠”,则赋予星光以情感倾诉的功能。尤为精妙的是“一夕相逢泪亦芳”之句,将泪水转化为芬芳的意象,突破了传统离别诗的悲情模式,赋予短暂相聚以永恒价值。尾联“心河共渡两情长”,以“心河”对应“银河”,提出了情感可以超越物理距离的深刻洞见。

(四)

第三首五言律诗《七夕》以最简练的语言承载最浓郁的情感。“月皎繁星耀,天涯共此弦”,开篇即营造出普天同望的节日氛围,“弦”字既指月相,又暗喻心弦。诗人用“泪波涟”与“爱意绵”形成情感上的张力,既表现了相会的激动,又传达了情感的缠绵。全诗以“佳会盼长圆”作结,将瞬间的鹊桥相会延伸为对永恒团圆的期盼,完成了从特定时刻到永恒向往的情感升华。

(五)

三首诗作呈现出明显的情感递进结构:从宇宙视角到人间关怀,从外部景象到内心体验,从传说叙事到情感哲思。王巧英巧妙运用传统意象却赋予新解,如“鹊桥”不仅是相会之桥,更是“海誓”的通道;“星辉”不仅是天文现象,更是情感的倾诉者。这种创造性转化使古老传说焕发现代生机。

(六)

在律诗形式方面,王巧英熟练运用对仗、平仄和押韵规则,在严格的形制中展现情感的自由流动。每首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而不呆板,意象新颖而不晦涩,达到了“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境界。

(七)

王巧英的七夕组诗最终超越了节日诗歌的常规框架,成为探索人类情感深度的艺术尝试。她通过银河、鹊桥、星月等传统元素,探讨了爱情、距离、时间与永恒等普遍命题。在这些诗作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牛郎织女的年复一年的相会,更是人类对真情的永恒渴望与信念——无论天上人间,无论古今中外,真挚的情感终能穿越一切时空阻隔,实现心灵的共渡与长圆。

【附件】:

(一)王巧英作品

1

七夕之念

文/王巧英

玉镜遥相敬一樽,赡宫仙地会留痕。

怨愁爱恨离伤绪,虚幻痴迷来去魂。

皎月佳期七巧聚,牛郎织女两情贞。

缠绵桥上几多泪,更愿人间绻恋深。

2

七夕

文/王巧英

轻风拂柳映荷塘,银汉滔滔夜未央。

鹊影连桥通海誓,星辉垂练诉离肠。

千年守候亲尤切,一夕相逢泪亦芳。

莫叹佳期如梦短,心河共渡两情长。

3

七夕

文/王巧英

月皎繁星耀,天涯共此弦。

相逢魂梦语,俱是泪波涟。

遥睇云河静,迷痴爱意绵。

鹊桥今夜架,佳会盼长圆。

(二)作品来源

草原雄鹰诗社2025第30期同题作品展播【组诗词:咏七夕】作者/草原雄鹰诗社诗人

原创草原雄鹰雅涵2025年09月05日

(三)王巧英简介

王巧英,呼和浩特市人,从小喜欢文学、喜欢草原,心在草原,情在内蒙。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草原雄鹰诗社创始人,草原雄鹰诗社社长。笔名雅涵。诗词作品多见诸报刊和网络。诗词作品常发表于报刊及网络平台,代表作包括《茶》《酒》《家》等,曾获多个奖项。

(四)【作者简介】:

马学林,男,回族,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文化艺术博士,国家一级诗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格律诗词),国学家、文学家、汉学家、改革先锋艺术家、当代中国百强诗人、当代中国诗坛杰出诗人、当代杰出文艺工作者;世界孔子学院终身名学誉院长、香港国际商会联合体终身名誉主席;获中国当代十大文化学者荣誉称号、获首届人类文明大赛文化艺术类金获、2022年获中共中央在党50周年纪念章、2025年亚州地区艺术先锋、获亚州国际艺术勋章;获联合国文化艺术丰碑奖、艺术评审委员会终身副主席,世界艺术影响力领袖。到2025年8月写有两万三千多首格律诗。同年4月获(雅集京华《第八届百家诗会》一等奖,被授于“新时代诗词文化践行者”荣誉称号;5月获大美东方第三届全国诗书画大赛“金奖”;荣获“中华文化永固杯终身成就奖”、并被授予“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与传承人”、“国宝大师”荣誉称号;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马学林著《百首诗词颂时代楷模拜四俊》200首诗);6月,获第四届矛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金奖”;7月,获中共中央颁发“七一勋章”和“七一勋章证书”;还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报社、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六部委共同授“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被诺贝尔文学研究院聘“终身文学顾问”;论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楹联的美学思想研究》入编中国楹联学会《非遗里的楹联优秀论文集》,并获优秀论文证书。8月,获中国CCTV央视新闻官网终身荣誉顾问(厚德载物,德艺双馨)—(2025年9月5日于银川)。

作者马学林:国家一级诗人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来源:草原雄鹰诗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