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托管机构老板和校长们,最头疼的不是招生、不是带班,甚至不是老师管理,而是账算不清、钱管不明白。
很多托管机构老板和校长们,最头疼的不是招生、不是带班,甚至不是老师管理,而是账算不清、钱管不明白。
有校长感慨说:我能管好50个孩子、10个老师,但真管不住账本上那几个数字。这个短板必须补上!因为只有会“管钱”才是托管机构活下去、活更好的根本。
很多人说:“老板要抓大事,钱的事交给会计就行。”这话听起来有道理,其实是最大的坑。
托管行业本质是小微模型,每一分钱都是孩子一餐饭、老师一节课攒出来的。你不亲自管钱,就相当于闭着眼睛开车——不知道油还剩多少、路还能走多远。
我见过太多老板,每月只看账面数字,觉得“还在盈利”,直到某天突然发现现金流断了、工资发不出来了、供应商催款上门了……才慌慌张张找原因。账是“算”出来的,钱是“管”出来的。会计可以帮你做账,但只有你能对机构的生存负责。
为什么必须亲自管?
因为钱是机构的血液。血液流到哪里,哪里就活;流不到,就得坏死。你不管钱,就不知道:
哪个校区的成本最高?
哪个季度的现金流最紧张?
哪项开支其实可以砍掉?
——这些,会计不会替你决策,只有你才能从经营角度判断。
这是我见过最痛心的场景:很多机构老板拼死拼活干了一年,看起来营收涨了、学生多了,但一算账,利润没增加,甚至倒贴了。为什么?因为钱在不知不觉中漏掉了。
常见的“漏钱坑”有哪些?
1、采购黑洞:食材、文具、教材……看似小钱,积少成多。供应商报价悄悄涨了5%,没人发现;老师随手领用本子铅笔,没人登记;月底一盘库,发现缺东少西——这都是利润啊!
2、人力成本模糊:以为老师工资就是底薪+课时费?错!还有社保、补贴、团建、离职补偿……这些隐形成本加起来,可能占到你营收的40%以上。
3、促销过度:为了招生,拼命降价、送礼品、打折……结果生源来了,利润没了。最后一算,每个学生都在亏钱。
4、固定资产乱投:买一堆用不上的设备、装修过度、租大场地……钱花出去了,但没产生实际收益。
5、更可怕的是——现金流断裂。账上显示盈利,但钱都压在欠款、库存、预付款里,等到要付房租、发工资时,发现没钱了。这才是压垮机构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些人担心:“管钱会不会显得太小气?老师会不会觉得老板不信任?”
完全错了!管钱不是抠门,而是让每一分钱花得值。这是对老师、对孩子、对家长负责。
举个例子:
你严格控制采购成本,就能把省下来的钱给老师发更多奖金;
你精准规划现金流,就能确保工资按时发、校区不停运;
你合理控制促销力度,就能保证机构长期健康经营……
老师不怕老板管钱,怕的是老板发不出工资——这是实实在在的心里话。当你把账算明白、钱管清楚,老师反而会更安心:因为她们知道,这家机构不会突然倒闭,自己的付出有回报。
我们托管机构老板一定要重点关注几个“管钱”的几个核心点:
现金流:不看账面数字,看实际能动的钱;
成本结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隐形成本都要挖;
投资回报:每一笔花出去的钱,都要问“能带来什么回报”;
预警机制:提前3个月预测现金流,避免断档。
这些不是财务术语,而是经营常识。你不需要成为会计,但一定要懂这些逻辑。
管人管事只能让你赚今天的钱,管钱才能让你赚明天的钱。
托管行业正在进入精细化时代,粗放经营注定被淘汰。从今天起,请你把“管钱”放在第一位——不是为了抠门,而是为了让你的事业更长久、更健康、更有力量。
-end-
作者简介:窦昆,湖北人,原省报资深编辑记者,2004年下海创办晋级教育,打造中国首个学生托管品牌,出版多部学生托管行业专著,院线电影《放学后》出品人,央视少儿频道播出托管题材动画片《小鹰晋级》出品人。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来源:糖糖育儿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