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什么?你竟然没考上!”
1979年,听着女儿孔辉不好意思的向自己解释,孔淑静满脸都是震惊。
身为母亲,女儿平时的学习成绩,她自然十分清楚,考上大学完全是绰绰有余。
难道真的是紧张考砸了?怀着疑惑,孔淑静专门托人去调查了孔辉的具体成绩。
而这一查就查出了问题,经相关人员的调查,孔辉的成绩竟然被人冒名顶替了,孔淑静立刻就明白,女儿的入学名额应该是被别人抢了。
“走,去找你外公,让他替你讨回公道。”
怀着一腔愤怒,孔淑静拉着孔辉就往外跑,可谁知,还没走出门口,就听到女儿坚定的说。
“妈,我愿意去西安工业大学。”
话音刚落,孔淑静顿时就愣在了原地,久久无言,那么,这件事情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孔辉最终找回公道了吗?
孔辉作为开国中将孔从洲将军的孙女,从小自然是在蜜罐子里生活,接触到身边人不少的善意。
这就导致她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天真和幻想,在刚上小学不久,她就凭借出色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虽然有着孔从洲这座大山,但孔辉为人却十分低调,从来没有向外人提起过外公。
她只想像其他孩子一样,通过努力考上喜欢的大学,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而孔辉从小的目标一直都是北京广播学院,她想做一名出色的主持人,在聚灯光下闪闪发光。
因此,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是孜孜不倦的为理想努力着。
就这样,时间终于来到了1979年,这一年孔辉满怀兴奋与自信踏进考场。
在扎实的知识底色和出色头脑的支持下,下笔如有神助,毫无阻塞,很快就交了卷子离开考场。
心中回想着这次考试的难度,孔辉觉得自己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可是,谁能想到,几个月过后北京广播学院录取名单公布时,孔辉顿时如遭雷击,她竟然没能够找到自己的名字!
这就意味着她没能考入心心念念的北京广播学院,前十几年做出的努力转瞬间烟消云散。
怀着无比失落的心情,孔辉回到家中对落榜的事情告诉了母亲。
在此时孔辉的心中,既然榜上没有看到名字,那就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应该是考砸了。
但母亲孔淑静却不这么认为,作为孔从洲将军唯一的独生女。
她从小就培育起了出色的政治眼光,对有些投机分子干的一些坏事早有耳闻。
怀着满心的疑虑,孔淑静专门派人前去调查了孔辉的真实成绩,这一彻查就发现是有人顶替了女儿的成绩,想冒充她去上大学。
能够做到样事情的人,家里绝对不简单,孔淑静只能前去求助父亲,孔从洲将军!
可谁曾想,还没等她带女儿走出房门,就听见她看似下定决心的声音,“妈,我愿意去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是当时孔辉报的第二志愿,凭借她现在的成绩,完全是可以去的。
可是,明明女儿靠自己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凭什么拱手让给别人。
孔淑静没有理女儿,毅然带着她找到了父亲,希望能够给孔辉讨回公道。
在孔淑静的心里,凭借他父亲开国中将的身份,完全可以动用关系,找到冒名的真凶。
然而,当她详细的向父亲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后,将军的回答却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这件事我们可以先找教育局,之后再向上级反应,相信党一定给辉儿找回公道。”
听着父亲淡定的回答,孔辉静气不打一处来,但她心里其实也深深的明白。
一直以来恪守党规,遵纪守法的父亲,想要让他动用关系,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样是坏了规矩,这件事情理应通过教育局来解决。
想通之后,孔淑静无奈的望向女儿,刚想找些话来安慰她,却只听女儿满脸都是认真的说。
“不用向上级反映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我在西安工业大学里,一定也能出彩。”
看着面色如此坚定的女儿,孔淑静尽管对此感到无比的痛心,但终究还是同意了女儿的决定。
而孔从洲老将军也只是在旁边默默看着这对母子,久久没有发言。
事情的最后,孔辉在父母的送行下,成功进入到了西安工业大学。
在当时,祖国的西北还极其贫困,与身为首都的北京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无论是生存环境,还是教育水平都极其匮乏,远远不如北京。
但即便如此,孔辉也没有丝毫的抱怨,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她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最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即使没能做成一位主持人,孔辉心中想要为国效力的梦想也从来没有熄灭。
在西安工业大学的那段日子里,孔辉刻苦学习,在校期间荣获多次奖项。
1983年,她成功毕业,后直接进入国家航天部研究所,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结语在这件事情的最后,尽管孔辉的结局是十分美好的,但这毕竟由于她本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美玉。
孔从洲将军遵纪守法,不滥用手中权利的行为也值得人们敬佩。
但是,那冒名顶替孔辉的凶手仍然逍遥法外却更加令人痛心。
这也深刻展示了在那个年代高考制度的不够完善,这才让不少有心之人得以有漏洞可钻。
来源:法律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