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系列之52:武汉塑料三厂,武汉市银鹤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06:30 3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一处处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厂房被夷平,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周国献

武汉塑料三厂原大门已封闭(周国献2018年5月拍摄)

武汉的塑料制品工业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开始有上海商人来汉办厂,以赛璐珞为材料,生产发夹等简单产品。50年代,始有电木(酚醛塑料)和塑胶制品。

塑料制品工业在武汉大量兴起是在六十年代中期。1965年7月,成立武汉市塑料工业公司,试办托拉斯管理,对所有塑料厂以序号命名,塑料一厂、塑料二厂、塑料三厂......,塑料十六厂。

武汉塑料三厂现名武汉市银鹤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大门改开在南泥湾大道(周国献2018年5月拍摄)

据《中国企业登记年鉴·武汉专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介绍,国营武汉塑料三厂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轻工业部定点的农地膜生产专业厂,部署骨干企业之一;塑料制品年产量近万吨,产品包括PE农地膜、极薄地膜、彩印包装薄膜,以及PP、HDPE等各种规格的包装薄膜材料。其中,“白鹤牌”PE农地膜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北省第一名,是全省的优质名牌产品。塑料三厂生产的产品远销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和日本、东南亚。

武汉塑料三厂(周国献2018年5月拍摄)

据《武汉市志·工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1979年,塑料三厂开始生产聚乙烯彩色印刷膜,印制各种彩色图案的包装袋。1981年,塑料三厂建立年产2000吨的地面覆盖膜车间,增加地膜生产,并于次年引进多层共挤复合膜袋生产线,生产复合薄膜。国营武汉塑料三厂在彩印复合包装等方面填补了武汉地区的技术空白。

2018年5月作者前往探访时,原来面向武汉市无线电器材厂的大门早已用围墙封死(见第一图),企业现名为“武汉市银鹤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大门改开在南泥湾大道,紧挨着江城壹号。

公司的领导和员工都很友好,允许我四处拍摄。原塑料三厂司机官明华师傅还特地带我去查看老大门,以及还在进行塑料制品生产的二车间。

.

有的车间已废弃。

.

.

.

.

.

.

.

.

出租给印刷企业的车间(周国献2018年5月拍摄)

.

出租给材料包装企业的车间(周国献2018年5月拍摄)

.

出租作食品仓库(周国献2018年5月拍摄)

还有一个车间在生产:

武汉塑料三厂还在生产的车间(周国献2018年5月拍摄)

.

武汉塑料三厂唯一还在生产塑料制品的车间(周国献2018年5月拍摄)

.

.

武汉市塑料三厂司机官明华(周国献2018年5月拍摄)

.

2022年11月,作者再次前往探访,该厂几乎没什么变化,多数车间仍在出租给私营企业经营。

武汉塑料三厂改制为武汉市银鹤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后的大门(周国献2022年11月拍摄)

.

武汉塑料三厂(周国献2022年11月拍摄)

.

.

.

.

.

武汉塑料三厂出租的车间(周国献2022年11月拍摄)

.

.

.

.

武汉塑料三厂废弃的车间(周国献2022年11月拍摄)

.

下面是老厂门(已封闭)的入口处:

武汉塑料三厂平面图(周国献2022年11月拍摄)

工厂的宣传栏已废弃:

武汉塑料三厂宣传栏已废弃(周国献2022年11月拍摄)

.

武汉塑料三厂布告栏(周国献2022年11月拍摄)

.

武汉塑料三厂早已封闭的老大门(周国献2022年11月拍摄)

.

.

(说明:此贴为重新整理发布,2018年5月8日原贴手机端已不可见。)

.

武汉的近代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工业遗址。“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无法磨灭的基因,必须得到保护与传承。”(《武汉近代工业史》(上下卷))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失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现存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作者希望通过拍摄和发布“大武汉系列”,引发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武汉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行动。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

.

特别声明:

1.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2.“大武汉系列”中偶尔会在各种志书等资料中翻拍部分老照片,因原刊载老照片的书籍大多没有注明照片作者,在头条文章里只能注明图片来源是哪一本书籍,无法为原作者署名,敬请谅解!若有异议,请随时通过留言等途径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

来源:黑镜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