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狂飙》还火,刑侦悬疑剧终于有天花板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7 18:09 1

摘要:2025年3月25日,由王宝强、陈明昊主演的24集刑侦悬疑剧《棋士》登陆央视八套与腾讯视频X剧场,以“围棋隐喻人生”的独特视角,讲述了普通围棋老师崔业从被迫卷入罪案到主动策划犯罪的堕落历程。该剧凭借对小人物的深度刻画、生活流的叙事风格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成

2025年3月25日,由王宝强、陈明昊主演的24集刑侦悬疑剧《棋士》登陆央视八套与腾讯视频X剧场,以“围棋隐喻人生”的独特视角,讲述了普通围棋老师崔业从被迫卷入罪案到主动策划犯罪的堕落历程。该剧凭借对小人物的深度刻画、生活流的叙事风格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成为国产刑侦剧中又一现象级作品。本文将从剧集特色、创作突破及与同类题材的对比中,解析《棋士》的创新价值。

一、《棋士》的核心特色:生活流叙事与人性实验

1. 主题创新:从“罪案”到“人性”的转向

《棋士》跳脱了传统刑侦剧以案件侦破为核心的叙事框架,转而聚焦“普通人如何被生活逼入绝境”的主题。剧中崔业(王宝强饰)的堕落并非源于单纯的贪婪或邪恶,而是由经济压力、家庭矛盾、社会认同缺失等多重因素叠加所致。例如,妻子淑华对小城生活的厌倦、哥哥崔伟(陈明昊饰)的强势压制,以及围棋天赋在现实中的无用武之地,共同构成了角色黑化的内在逻辑。这种对“灰色人性”的挖掘,与《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等剧一脉相承,但《棋士》更强调“生活细节堆砌的必然性”,而非偶然性悲剧。

2. 叙事手法:悬疑与现实的平衡

与《白夜追凶》《猎罪图鉴》等强悬疑剧不同,《棋士》采用了“遇人则慢,遇事则快”的节奏。前三集通过拮据的围棋教室、兄弟间的微妙关系等日常场景,细腻铺垫人物心理;而在犯罪策划桥段中,则以围棋术语(如“围点打援”“弃车保帅”)推动高智商犯罪的设计,形成张弛有度的叙事张力。这种手法与《漫长的季节》中“生活化悬疑”的风格相似,但《棋士》进一步融入围棋的哲学隐喻,使案件本身成为人性博弈的具象化表达。

3. 视觉美学:年代感与符号化表达

剧集通过高饱和度暖色调、复古造型(如崔业的老式手织毛衣)和冷峻镜头语言,复刻了21世纪初南方小城的时代质感。例如,表彰大会上崔业被置于画面边缘的构图,暗示其社会地位的边缘化;而围棋棋盘的特写镜头,则象征角色在命运棋局中的困局。这种视觉符号的运用,与《繁城之下》对历史场景的考究、《人之初》的多重时间线剪辑形成对比,展现了X剧场在类型化表达上的多元探索。

二、国产刑侦剧的类型对比与《棋士》的突破

1. 与传统刑侦剧:从“英雄叙事”到“反英雄叙事”

传统刑侦剧如《重案六组》《我是刑警》多以警察为主角,强调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而《棋士》则以反派崔业为第一视角,展现其从受害者到加害者的转变。这种“反英雄”设定在国内较为罕见,更接近美剧《绝命毒师》的叙事模式,但《棋士》通过本土化的社会语境(如小城镇经济困境),避免了单纯模仿的窠臼。

2. 与悬疑剧场作品:现实主义深度的差异

同为X剧场出品,《棋士》与《漫长的季节》均以“时代变迁中的个体命运”为母题,但后者更侧重历史洪流下的集体记忆,前者则聚焦个人选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相比之下,爱奇艺迷雾剧场的《隐秘的角落》以儿童视角切入罪案,更具社会寓言色彩;而优酷的《沙尘暴》则以暗黑风格探讨人性深渊,与《棋士》的“生活化犯罪”形成鲜明对比。

3. 与同期热播剧:创新与争议并存

2025年开年的刑侦剧中,《人之初》以文艺气息探讨血缘与人性,《乌云之上》依赖技术悬疑与明星效应,而《棋士》则因“动机合理性存疑”“节奏缓慢”引发两极评价。例如,部分观众认为崔业协助劫匪的动机不够充分,与《绝命毒师》中老白的绝症设定相比缺乏说服力。但支持者则认为,剧集通过琐碎生活细节的累积,展现了普通人“温水煮青蛙”式的堕落过程,更具现实警示意义。

三、市场反响与行业启示

《棋士》开播首日全网预约量超168万,豆瓣短评中“电影质感”“王宝强演技蜕变”等成为高频词,但剧情漏洞亦引发争议。尽管如此,其尝试为国产刑侦剧提供了新方向:以人性实验替代案件奇观,以生活流叙事补充悬疑类型。

与《狂飙》《扫黑风暴》等扫黑题材的宏大叙事不同,《棋士》证明了小成本、深挖人性的剧集同样能引发共鸣。其成功也反映了观众对“去爽感化”现实主义的认可——在罪案之外,更渴望看到时代的褶皱中,普通人的挣扎与选择。

结语

《棋士》或许并非完美的刑侦剧,但其在类型融合、人性深度及美学表达上的探索,为国产剧提供了重要样本。正如剧中棋盘上的博弈,影视创作亦需在商业与艺术、传统与创新之间落子——而《棋士》无疑是一步大胆的“试应手”。

来源:小圆聊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