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60年代记忆:这些老物件,你能认出几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04:34 1

摘要:在物质丰富的今天,那些曾经承载着集体记忆的老物件正悄然隐入历史的舞台。今天给大家介绍五件最能代表60年代的器物,这些即将消失的老物件,是打开60年代记忆的钥匙,带您打开那段"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岁月记忆。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那些曾经承载着集体记忆的老物件正悄然隐入历史的舞台。今天给大家介绍五件最能代表60年代的器物,这些即将消失的老物件,是打开60年代记忆的钥匙,带您打开那段"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岁月记忆。

算盘

60年代的算盘多为紫檀或红木质,是一种手动操作计算辅助工具形式的古老计算器,13档或15档的矩形木框内,嵌着上下两排算珠。上珠每颗代表5,下珠每颗代表1,这种"五升十进制"是中国传统度量衡。有些老算盘在边框雕刻着"招财进宝"字样,将实用工具升华为吉祥摆件。

那个年代的婴儿车车座可调节角度,用插销固定,既能当睡篮又能当座椅。车底设有储物格,放着痱子粉和备用尿布。只需用脚尖轻踩就能稳稳停驻,车篷内侧缝制小布袋能装饼干和橡皮玩具。

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国产电视机——北京牌”820型35厘米电子管黑白电视机。他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电视工业从零起步的突破。并在1958年能完整接收并播放了动画电影《小猫钓鱼》。

熨斗

60年代的熨斗多是铸铁铸就的,熨斗呈三角形,重三斤有余,底部是磨得锃亮的金属面,能清晰映出主妇忙碌的身影。手柄用枣木制成,与金属部分用铆钉铆接。注水孔藏在侧面,灌入清水后,炭火加热时会产生细微蒸汽。

60年代马车的车辕选用槐木,经火烤定型后呈现完美的弧形。车轮采用榆木车轴,铁箍紧箍的橡木轮直径可达1.2米,轮辐间嵌着铁皮防滑。车厢用松木板拼接,榫卯结构严丝合缝,底板铺着竹篾编就的席子。用棕绳编织的刹车带,配合机关可瞬间制动。

制作粉条的工具

漏瓢是制作粉条的核心工具,形如葫芦瓢,瓢底密布直径3毫米的圆孔。匠人用竹篾编织漏勺,孔眼均匀如筛,确保粉条粗细一致。木榨用硬杂木打造,压榨淀粉时发出吱呀声响,仿佛古老的计时器。

来源:历史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