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到中年,经历过许多人世的变幻与浮沉,心境也渐渐变得柔软与安静。茶对我来说,也在不知不觉中从不怎么需要到不可或缺。甚至越来越肯定地认为,能有心境喝茶,日子就差不到哪里去。
总喜欢午睡过后,泡一壶茶,坐到阳光普照的地板上,喝茶,读书,晒太阳。这样的时刻,心境充盈而安静,只想让时间停下脚步,让美好定格在那里。
人到中年,经历过许多人世的变幻与浮沉,心境也渐渐变得柔软与安静。茶对我来说,也在不知不觉中从不怎么需要到不可或缺。甚至越来越肯定地认为,能有心境喝茶,日子就差不到哪里去。
小时候在鲁西北农村,家里一有客人来,父母首先就要“下茶叶”,以示对客人的尊重。那时,喝茶不像现在这么讲究,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用来解渴的一种饮料,几乎没有“品”这一说。
工作后,对喝茶这件事也没有特别的想法。只是在感觉白水寡淡无味时才想起来放一撮茶叶,换换口味。至于是红茶、绿茶没讲究过,更没细究过茶的产地、名称、冲泡方法等细节。
近几年,周围渐渐多了喜欢喝茶的朋友,是那种讲究一点的喝茶,或者说“品茗”也行。听得多了,喝得多了,也就慢慢有了感觉和依恋。
很多时候,喝茶是一种心境,而非喝茶本身。比如,一个人的时候,如果泡上一壶茶,细品慢饮,这独处便有了不一样的意味。不再清冷,而是多了一种禅意,一种美感。
当三两好友围坐,以茶为介,一杯一杯喝着,一句一句聊着,心情自然放松,话语温婉柔软,心境清雅淡然。这比一帮人胡吃海喝、乌烟瘴气更健康、更优雅。
茶,不过一种树叶而已,但却不同于一般的树叶。茶叶中富含3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和矿物成分。其中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各种维生素,基本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另外,茶叶中还含有多种药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因此,是一种极为健康的天然饮品。
我国茶文化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唐朝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神农时代,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中记述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其中“荼”即“茶”。可见,当时茶作为一种药物使用。
曾经跟随一个做茶的朋友去过云南勐库大雪山,在原始森林里步行两个多小时去拜访一千七百年前的一棵古茶树。看了才知道,茶树竟然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模样。深山密林里,古老的茶树自然生长,没有任何人工干预,茶的品性自然上乘。
我也去过云南大理无量山樱花谷,那里的茶树是低矮的,人工种植,整整齐齐,油绿青葱,与粉红的樱花树相互映衬,美若仙境。环境之美,让人不得不对其品质产生信赖。
茶的品类繁多,有制作工艺的区别,有产地的不同,有品种的差异,我喝的比较多的是普洱。并不太讲究所谓的茶道,只注重喝茶的心境以及喝茶本身产生的互动与共鸣。
陆羽《茶经》上说: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
真庆幸有一本《茶经》留世,让我们喝茶也喝得有根有据,有板有眼,有品有味。
贾平凹在他的《暂坐》开头写道:南来北往,有多少人忙忙;爬高走低,何不停下坐坐。坐下做甚?喝茶呀。其中意味,值得细品。
而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更深以为然。
有茶的日子,我喜欢。
李庆霞
来源:爱广饶